老師是孩子上學(xué)后接觸最多的人,是孩子最尊敬的人,也是對孩子影響******的人,老師的教育有可能影響孩子的終生。因為老師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師生關(guān)系非常重要。大多數(shù)的孩子會和老師保持良好的關(guān)系,有的甚至視老師為父母,但是也有的孩子卻特別怕老師,上課不敢回答問題,不敢和老師的目光對視,為了不見老師恨不得逃學(xué)。這是什么原因呢?
性格偏內(nèi)向的孩子容易處理不好師生關(guān)系,從而怕老師。因為這種性格類型的孩子,情緒不輕易外露,不善于與人交流,更喜歡封閉自己的內(nèi)心,也可能會產(chǎn)生自卑感,從而盡可能回避與人交往,也不喜歡和老師交流。他們不易引起老師的關(guān)注,就可能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有畏懼心理。
頑皮好動、成績不好、經(jīng)常是好心卻做錯事的孩子,容易受到老師的批評,覺得老師不喜歡自己,也會怕老師。也許他在家象個小霸王,天不怕地不怕,可是見到老師就老老實實,象個避貓鼠。
孩子怕老師,不能全從孩子身上找原因。教師不茍言笑對孩子們要求過于嚴格,也會讓孩子產(chǎn)生畏懼感。有這樣一位英語老師,平時對表現(xiàn)好的學(xué)生最多也只給個“嗯”字,并且不停的提醒:“后面的內(nèi)容會越來越難,你們不努力,肯定就學(xué)不好的?!币粋€平時學(xué)習(xí)成績很好的孩子,因為有篇課文沒有背下來,被老師當場吼了一句:“you are a laziness!!”(譯文:你是個懶惰的人)。老師這樣的不留情面,對孩子的自尊心是會有傷害的,即使是學(xué)習(xí)好是孩子也可能會對老師產(chǎn)生不滿,會盡量躲避老師;英語成績差的孩子可能更懼怕老師,躲避老師的提問。
方法1:找準原因,對癥下藥
孩子怕老師一般都會給孩子的學(xué)習(x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有可能會降低孩子對學(xué)習(xí)的興趣,回避這門課程,影響該科的成績。其實不管孩子是怕一個老師,還是怕幾個老師,家長要給予一定的關(guān)注,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想辦法幫助孩子擺脫恐懼。
家長先從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如果是膽小,不敢和老師接觸,就需要加強孩子接觸人的訓(xùn)練。******步是請一些同伴們到家里來玩,或者一起做事情,家長觀察孩子是不是需要鼓勵和引導(dǎo),幫助孩子消除膽怯。第二步是建立一些家庭之外的友誼,讓孩子去小朋友家,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得到鍛煉。第三步是增加和成人之間的交流,去郊游、做運動、聚會,使孩子增強與人交往的自信。第四步加強與老師的接觸。家長事先可以和老師加強溝通與交流,讓老師明了孩子的性格特點,建議老師在必要時給予一定的鼓勵。在此基礎(chǔ)上,鼓勵孩子不懂時多向老師問問題,讓老師逐步看到孩子好學(xué)的一面,增強孩子的自信。
有的孩子怕老師,原因出自學(xué)校老師身上。比如,曾經(jīng)挨過老師批評,孩子會怕老師。還有一種可能,有的孩子自己沒有挨老師批評,而是老師批評其他孩子的樣子很兇,嚇到了他。此時,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一番解釋,讓孩子理解老師對很多過于頑皮的孩子不得不這樣。引導(dǎo)孩子看老師的笑容,看老師幫助學(xué)生時流露出來的愛。只要孩子多看好的一面,就會逐步消除對老師的恐懼。
家長也可以時不時問問,你們老師怎么樣啊,你最喜歡哪個老師等等,了解孩子感覺,同時,也時常加入一些對老師的贊譽之詞,對孩子形成積極的暗示。
◆心安草友情提醒
¤ 運用這個方法重要的是要找到、找準問題的焦點,不要主觀臆斷。盡可能多的去了解事實,才能找到匹配的方法。
方法2:引導(dǎo)孩子理解老師
如果孩子在家經(jīng)常說起某個老師的獨特行為,說同學(xué)們都很討厭他,甚至給老師起“母老虎”、“河?xùn)|獅吼”等外號時,家長******不要一笑致之。家長可以趁勢說其實老師也不是圣人,他有自己的性格特點的,也會有情緒變化的時候。老師的嚴厲,其實就是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巴不得你們都學(xué)習(xí)好,怕對你們松懈了,你們就不好好學(xué)習(xí)了。還可以用事實為老師解脫,如果某次測驗或考試,孩子的班級取得了好成績時,一定不要忘了對孩子說:“如果老師對你們要求不嚴格,不可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的?!弊尯⒆訉W(xué)會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就容易理解了老師的所作所為,沒準老師的某些過于嚴厲的表情會讓孩子們覺得老師很可愛呢。何妨給孩子講講俄羅斯女排的前主教練――那個在場上對隊員永遠是吼叫的那個白發(fā)老頭,隊員們卻都是把他看成慈祥的父親的,都喜歡他,也正是他的嚴厲,曾經(jīng)帶領(lǐng)俄羅斯女排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戰(zhàn)績。
◆心安草友情提醒
¤ 為老師開脫也不是庇護老師的缺點,而是發(fā)揚放大優(yōu)點。對老師的評價要盡量客觀,站在中立的立場來評判。如果老師確實有明顯的錯誤,也不能非要說他很好來欺騙孩子。
方法3:為被冤枉的孩子說句公道話
下體育課了,小宇搶著幫老師拿足球,走到半路突然想起自己的衣服忘拿了,就讓同學(xué)幫忙拿足球自己去拿衣服?;氐浇淌液螅w育老師找小宇拿足球,小宇說因為自己去拿衣服,把足球給另外的同學(xué)了,可問了其他同學(xué),都說沒有看到,體育老師就要求小宇賠一個足球。
小宇回家后很郁悶,媽媽看了孩子的表現(xiàn)不對,才知體育老師讓孩子賠足球的事情,覺得老師的做法欠妥,怕孩子委屈,對小宇說:“兒子,別不高興了,這件事情不能全怨你,雖然開始老師只看到你拿足球,沒有看到你把足球給別人去拿衣服,就武斷要你賠足球,老師缺乏調(diào)查,媽媽明天去和老師反映,要給你一個公道?!?/FONT>
其實很多孩子辦壞事出于好心,受到嚴厲的批評,或者別人犯錯自己挨了批評,孩子會很冤枉,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像小宇就是明顯的例子,出于好心幫老師拿足球,沒有想到因為自己忘拿衣服把足球教給別人就丟了,老師不問青紅皂白就讓小宇陪足球是不妥的,此時家長可以去找老師溝通自己的看法,講明實際情況??傊?,遇到孩子確實有理,教師有誤解或有明顯錯誤的時候,家長不可以一味替教師說話,而要站在公正的立場,說句公道話。這不是偏向孩子,而是實事求是。否則孩子可能產(chǎn)生對所有成年人的反感,對以后的教育非常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