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都說“父愛如山”,我們都知道父親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個孩子長大成人,他需要有自己的方向與目標,而這些都來自父親的給予。我們也曾聽聞過“孟母三遷”、“岳飛刺字”的故事,也曾為母愛的偉大而折服,但這其中一定有母親“折射”而來的父愛。
? ? ? 當今社會,很多父母選擇離異,越來越多孩子將會面對“單親撫養(yǎng)”,即便是父母仍在婚姻中,一方缺位的家庭撫養(yǎng)模式也不少見。在這樣的家庭里,母親往往會留在或堅守在撫養(yǎng)關(guān)系中。有的孩子就會在二元的環(huán)境里成長,他們母親陰柔的情感呵護下,慢慢長大。
? ? ? ?不管在什么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在家庭教育里,“父親”這個角色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呢?心理學家們從三個方面看到了父愛的力量。
? ? ? ?首先,是父親本人對這個角色的詮釋,我們當然渴望一個稱職的父親角色,從孩子出生,他就會一點點的把自己對個角色的理解“內(nèi)射”到孩子心理,他也會陪孩子一起體會“俄狄浦斯期”給自己帶來的“競爭”沖突,他還會跟孩子一起找到青春期身份同一的認同……因為他的存在,孩子的心理漸漸的筑起起了抵抗困難的堤壩,可以說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會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
? ? ? ?其次,父親的形象來自于母親的“折射”。一個心智健全的母親,她的心里明白,身為母親并不是全能,自己陰柔的母愛無法滿足孩子的健康成長。面對父親的缺位,她們沒有抱怨,沒有詆毀,而是把父親的角色美好形象通過自己“折射”到孩子心里,叫孩子對父愛充滿了期待,可以說,在這種環(huán)境里長大的孩子,心里永遠不會匱乏,他們依然可以成長成為有擔當、有愛、有責任的社會人。
? ? ? ?再次,就是孩子心中去父親形象的理解,當然,這種感覺是需要父母親把父親的理解“投射”到孩子的心底。無論父親是否缺位,他們都把在自己心底給自己的父親留下一個神圣的位置,并且內(nèi)化于心的父親會一直陪在他們的左右,叫他們永遠浸泡在如山的父愛中,永遠有力量和方向。
? ? 我們在謳歌母愛偉大的同時,也要看到父愛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作用,他不僅是力量的化身,更有方向的隱喻,因為,一個有力量有方向的人,才能篤定自己一生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