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戰(zhàn)斗是我生活的必需,只有戰(zhàn)斗才有生存的希望,逃跑只有一死。
——胡益華
打出來的媳婦 ,揉出來的面!女人就得要打!俗話說的好: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是個男人!
——網(wǎng)友評胡益華
![](https://mmbiz.qlogo.cn/mmbiz/9sFJAvl8Y0ibiaPUzhukhFiaf0rEzzkiaR1ewhcCia31S8wmDfKdo8yNV7aiaH7HeU3AbsaoJQywaxlOeHQiaZUElH1Hw/0) 胡益華被捕時情形。
7月8日,劫殺一對情侶并槍殺2名警察的浙江男子胡益華在廈門落網(wǎng),令無數(shù)人驚愕的是,在被捕時,胡益華說的******句話是:“怎么會那么快?”
說這句話時和說這句話后一段時間,他一直鎮(zhèn)定而放松,并面帶微笑。
他的笑容,如若出現(xiàn)在其他場合,還有一點迷人,但出現(xiàn)在那一刻,就令人覺得不寒而栗,甚至他的母親看到兒子微笑的照片也感覺到恐怖。
這種恐怖感或源自兩點。
******,他不在乎自己的生命,被捕意味著,他將受到法律的嚴懲,他的生命已走到盡頭,但對此他似乎毫無畏懼。
第二,他不在乎別人的生命,他剛剛殺死4人,而他竟然還笑得出來,這4條生命的分量在他那里竟然換不來一些愧疚。
胡益華有“高遠”的目標——成為一名殺手,闖出一番大事,還在日記中寫道:
沒有雄心干不成大事;不敢冒險干不成大事;意志不堅干不成大事;偷奸耍滑干不成大事。
如此看來,這4個生命和他自己的生命,在他所謂的大事前都不值一提,毫無分量。那么,同樣也意味著,你我的生命,對他而言也不值一提。所以說,他這種微笑透露著濃厚的死亡氣息,我們感覺到恐懼,是非常自然的。
別人越痛苦,他們越高興
看到胡益華微笑的照片,我******時間想起了我的兩次經歷。
一次是去一所監(jiān)獄講課,每當講到悲慘的故事時,下面上千聽眾中會有相當多的人——我估計約有20%——哈哈大笑。
另一次是汶川地震后,我跟隨一個心理救援團隊去災區(qū),在一個鎮(zhèn)上,我主持一個團體輔導,大約40個孩子在一起講講彼此的悲傷,每當有一個孩子講到自己的痛苦時,有兩個孩子也會哈哈大笑。
聽到別人的痛苦,而自己哈哈大笑,這是典型的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并且,別人越是痛苦,自己笑得就越是暢快。
這兩次經歷中的笑聲,一樣讓我不寒而栗。
總是這樣笑的人,有很大可能性是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如果一個人具備以下8條中的3條以上特征,即可診斷為反社會人格障礙。
1.早年開始顯露人格偏異,一般在青春期呈現(xiàn)明朗化。
2.嚴重人格障礙,性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過分畸形發(fā)展,不符合社會規(guī)范。
3.人格偏異非常頑固難移,延續(xù)于整個成年期,到晚年可能漸趨緩和。藥物治療和一般教育措施收效甚微,矯正困難。
4.社會和人際關系適應不良,常有較嚴重的反社會行為,屢教屢犯,并以損人不利己的結局告終。
5.對自己的人格障礙缺乏“自知之明”,因此不能從失敗的生活經驗中吸取教訓。有時雖能察覺自己的人格問題帶來的困難,但卻始終不能以正確的認識來有效地改正。
6.表現(xiàn)為持久的人格不協(xié)調,但是并未達到精神病或神經癥階段。
7.智能和認知能力較好,無精神癥狀,主要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人格嚴重偏離為特征。
8.追求新奇和心理刺激,常是人格障礙患者的一種驅動力,也是經常導致其反社會行為的變態(tài)心理動因。
有學者將以上8條概括為“七無”,即無社會責任感、無道德觀念、無恐懼心理、無罪惡感、無自制力、無真實或真正情感、無悔改心。
按照“七無”標準看,胡益華是比較典型的反社會,因他無道德觀念、無恐懼心理、無罪惡感、無自制力、無悔改心,甚至也無真實或真正情感,因他的日記中很少有情感流露。
美國精神病學家Cleckley用了一生時間研究反社會人格,最后將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的特征歸納為以下16條:
1.表面迷人和良好的智力。
2.沒有妄想或其他荒謬的思維障礙。
3.沒有其他精神病、神經癥的癥狀。
4.不可靠,沒有責任感。
5.不真實、不忠誠。
6.沒有悔過或自責的心理。
7.反社會行為缺乏充分的動機。
8.判斷力差,不能從過去的經驗中吸取教訓。
9.病理性自我中心和不能真正地愛和依戀別人。
10.缺乏主要的情感反應。
11.缺乏洞察力。
12.在一般的人際關系中不協(xié)調。
13.無論是否飲過酒,都出現(xiàn)古怪而令人討厭的行為。
14.很少有自殺行為。
15.輕浮而不正當?shù)男陨睢?/FONT>
16.對生活沒有計劃和長遠打算。
這16條特征被稱為“Cleckley標準”,被奉為診斷反社會人格的權威,按照這一標準,胡益華還不是特別典型的反社會人格,例如目前所知,他沒有“輕浮而不正當?shù)男陨睢?。一般而言,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維持一段親密關系超不過1年,而胡益華有過維持多年的親密關系,這一點在反社會人格者相當難得。
反人格者常常有非凡魅力
典型的反社會人格患者,在美國許多電影中可以看到,這兩天,我剛看了一部影片《雷德怒潮》,講一位朝鮮戰(zhàn)爭的老兵與一條狗雷德相依為命,但雷德被1個不良少年而當著主人的面槍殺。
這個不良少年,就符合Cleckley標準中的所有16條。
![](https://mmbiz.qlogo.cn/mmbiz/9sFJAvl8Y0ibiaPUzhukhFiaf0rEzzkiaR1e2U7IHhWNARxianhBDFUgRYTO2tgj0VkJ27bq1kDU3I6wtI9djyic8tsQ/0) 殺死雷德的不良少年(前)。
將反社會人格者刻畫得最到位的,是好萊塢名片《綠色奇跡》。在這部影片中,湯姆•漢克斯飾演一所死牢的監(jiān)獄長保羅,他屬下的一名警察佩西和一個連環(huán)殺手威廉都是典型的反社會人格。
佩西是一名高官的親戚,他自己主動向高官請纓來到這所死牢,他夢寐以求的就是親自操作一次執(zhí)行死刑的電椅。毫無疑問,這也是典型的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而且還是最終極的痛苦——取走別人的性命。當獲得這一機會后,他竟然作弊,讓本來可以基本無痛死亡的死刑變成了有巨大痛苦。
威廉則是一個流浪漢,他狡詐、有勇力、沒有自制力且沒有恐懼,他在監(jiān)獄中嗅到別人的痛苦時會欣喜若狂,會陷入一種癲狂狀態(tài),而在生活中,他殘殺別人時也會陷入這種癲狂狀態(tài)。
佩西是個懦夫,當以警察的身份對付犯人時,他極其殘忍,但一旦別人的力量壓過他時,他就會癱成一團,而當又恢復警察身份時,他又可以立即用他的高官親戚去威脅別人。
威廉則似乎完全沒有了恐懼,無論是他折磨別人還是被別人折磨,他都會興奮到癲狂狀態(tài)。
假若說反社會人格障礙也有輕重的話,佩西和胡益華相對要輕一些,而那個不良少年更重一些,威廉則是最極端的反社會。
人格障礙有很多種,例如自戀型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回避型人格障礙、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等等。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也會有這些人格障礙的表現(xiàn),只是比較輕微而已。
我畢業(yè)的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臨床心理學專業(yè),大家會開玩笑地將自己歸類為某一種人格障礙。很特別的一點是,大家會搶著將自己歸為反社會。
這樣做的原因是,心理學界有一個共識,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常??雌饋碛蟹欠驳镊攘?,“Cleckley標準”中的******條即是“表面迷人和良好的智力”,《雷德如潮》中的不良少年就符合這一條,他在家中和朋友中是最受寵的。
在我看過的片子中,將反社會人格者的魅力描繪得最淋漓盡致的是美國一部空難片《插翅難飛》。在一次航行中,除了幾十名正常的乘客外,飛機上多了幾個危險的犯人,警方要將他們押送到目的地。其中一名男性罪犯一上飛機即贏得了幾乎所有空姐的芳心,他很帥,但比帥更重要的是,他擁有說不出的非凡魅力。但這個帥哥恰恰是最危險的,他在飛機上設計殺死了所有警察、駕駛員和空姐,只有一名空姐幸存,而幾十名乘客則被他趕到一個封閉空間。最后這名空姐與這個罪犯斗智斗勇,終于殺死他,并神奇地學會了駕駛飛機,而將飛機成功降落。
反社會人格者為什么會迷人甚至有非凡的魅力呢?或者說,我們?yōu)槭裁丛谏钪袝环瓷鐣烁裾呶?譬如,在汶川時,那兩名在我看來明顯是反社會人格的青少年得到了我一名伙伴的青睞。
很核心的原因是,反社會人格者內心沒有了限制。套用弗洛伊德的詞匯,可以說他們沒有了“超我”。所謂“超我”,即我們內心所內化的父母與社會給我們設定的規(guī)則,這也是通常所說的道德規(guī)條。道德規(guī)條太多,一個人就會變得極度壓抑,他做什么事都會束手束腳,這樣的人可能會是一個極好的人,但他會缺乏吸引人的魅力,因為你和他在一起也會感覺到束手束腳,會感覺到壓抑。
相反,假若一個人從小就沒有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超我”,他的心會是支離破碎的,他會嚴重缺乏穩(wěn)定感,但他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似乎是無比流暢的,他與自己的欲望和情感似乎沒有距離。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也會感覺到,似乎你的心也跟著他一起變得流暢了一些,而平時你做不到這一點,平時你總是覺得自己有些壓抑。
如此一來就構成一個奇特的情形,最被壓抑的人常常會被反社會人格者嚴重吸引。
但是,假若一個人的心比較中正,他就會發(fā)現(xiàn),反社會人格者的情感流露其實是很膚淺的,并且很要命的一點是,他們似乎沒有共情能力。
殘酷是為了轉嫁自己的痛苦
所謂共情能力,即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其所感想其所想的能力,這是人際關系的最關鍵能力。
有良好共情能力的人,會對你的痛苦感同身受,對你的喜悅也感同身受,所以你會覺得被理解,你們之間很容易建立起一種鏈接感。
并且,因為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有良好共情能力的人輕易不會給對方制造痛苦,因為那時他也會跟著一起痛苦。
但是,反社會人格者似乎完全不具備這一能力,所以他們很容易給別人制造痛苦,而且常常會嚴重失控。
這一點在胡益華身上有充分體現(xiàn),所以他可以在殺死4人后若無其事地微笑,他也可以將自己的前妻因為一點小事打得死去活來,“就好像不是他妻子似的”。
這一點在《綠色奇跡》中有更充分的描繪。保羅的死牢里關押了一個黑人巨人考菲,他被指控殘殺了2名小女孩。實際上,這2名小女孩是威廉所殺,考菲想用他的超能力救她們但失敗了,失敗后他一直擁抱著她們放聲痛哭,他哭得如此難過,因他對小女孩和小女孩的親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相反,威廉完全不會因此痛苦,他會因此而無比興奮。
不過,我自己對“反社會人格者沒有共情能力”這一點持有異議,相反,我認為他們其實能感受到別人的痛苦。
譬如,威廉完全知道該如何利用人類的共情能力,他威脅姐姐說,你不能出聲,否則我會殺死妹妹,他又威脅妹妹說,你不能出聲,否則我會殺死姐姐。這也是令考菲最痛苦的一點——“他利用她們對彼此的愛殺死了她們?!?/FONT>
威廉為什么要這么做?
因為,他不想感受到自己的痛苦。但是,痛苦如影相隨,他無處可逃,而他對自己痛苦的耐受力幾乎是零,所以他一感覺到痛苦就想逃離,他發(fā)現(xiàn)最能逃離痛苦的方式就是將痛苦轉嫁到別人身上。
轉嫁自己的痛苦,這才是反社會人格者真正的核心。
![](https://mmbiz.qlogo.cn/mmbiz/9sFJAvl8Y0ibiaPUzhukhFiaf0rEzzkiaR1eaia9qGPsCichZlBf78mTECl5ickzibaiagVuXNNO1wG6GlGWY8ARhu8v5sw/0) 《綠色奇跡》的監(jiān)獄長與獄警佩西,佩西來死牢的******愿望是執(zhí)行一次死刑。
在電影《雷德怒潮》中,老兵只是輕輕嘲諷了不良少年一下,說你的******漏油了,我在1公里外就能嗅到,更別說獵物了。這種輕輕的嘲諷,也可以看成是一個良師益友般的警告,在很多時候反而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但對不良少年而言,這就是巨大的刺激,他不能承受這一嘲諷帶來的痛苦,所以他要擺脫這一痛苦,而他擺脫的方式就是當著老兵的面槍殺他的******。接下來,看到老兵痛苦的神情,他洋洋自得。
不良少年這種惡性心理體現(xiàn)在他生活中每一方面,他乘伙伴不在的時候,將唾液吐到伙伴的漢堡里,他在和女孩約會時捉弄女孩。因為他這些特點,他只能維持與畸零少年們的關系,他不能維持正常的關系,譬如,談戀愛對他來講就是巨大的難題,他可以有很多性故事,但他難以擁有穩(wěn)定的戀愛關系。
不能忍受痛苦,所以不能成功
胡益華的病態(tài)程度要輕于這個少年,所以他還有“好人”的另一面,但他不能忍受痛苦且要轉嫁痛苦,這也導致了他人生的全面失敗。
最重要的失敗是愛情,前妻最終還是與他離婚,離婚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無法共處。之所以無法共處,是因為胡益華的“戰(zhàn)斗”精神在婚姻中也有體現(xiàn),他經常對前妻大打出手,而且要求前妻絕對不可反抗,否則就會打得變本加厲。
他是有愛前妻的一面,甚至可以說很愛,他可以將錢都給前妻,還向“老婆大人”保證不再動手,否則就剁掉自己雙手,但他就是無法克制自己,于是家庭暴力一再上演。
他們的家庭暴力有共同的邏輯結構:胡益華不高興,要求前妻服從他,前妻對抗,胡益華大打出手。
這個結構的根本原因是,胡益華不能容忍自己的痛苦,每當有痛苦產生,他******時間就想將它們排擠出體外,所以這時他的注意力不會放在自己身上,而是立即歸咎外界,前妻是最容易被他歸咎的。當前妻拒絕這種轉嫁時,那意味著痛苦會被反彈到胡益華自己身上,于是胡益華會更加痛苦,所以他要用更激烈的方式迫使前妻服從于他。
面對自己的痛苦并去認識它,這是婚姻關系的重要秘訣。我看到,因婚姻問題而來找我咨詢的幾乎所有來訪者,都存在不能容忍自己的痛苦而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的痛苦轉嫁給了伴侶,而伴侶一定會反彈或逃走,于是他們不得不重新承受這一痛苦,這時他們就會覺得,這樣的婚姻有什么意義!
就好像是,許多人談戀愛結婚,就是為了找一個可以轉嫁痛苦的對象而已。
能否面對自己的痛苦,也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功課,否則我們就將都是胡益華,只是程度沒有他這么重而已。
不能耐受痛苦,這也是導致胡益華生意上失敗的根本原因。做生意一定會遇到種種挫折,就像《雷德怒潮》中的不良少年打獵也會遇到挫折一樣,如果能耐受痛苦并去觀察痛苦,就會不斷從挫折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于是每一次挫折反而成了生命的財富。
但胡益華應該做不到這一點,所以他在生意上沒有耐心,最后想到通過******來掙錢。并且,他對******的看法也簡單得好笑,他說自己肯定能贏錢,譬如只要先拿100元押下再拿200元押大就可以,而這根本不符合概率論。
就好像是,因為做生意屢屢受挫,所以他想通過******這種貌似簡單的方式賺到錢。這本來是他逃避痛苦的方式,結果卻導致了更大的痛苦發(fā)生,他三個月就在******無底洞中扔了十多萬元,而且還是借來的。
可以說,本來他想逃避做生意不行的6分的痛苦,結果導致了欠別人十多萬的8分的痛苦。為了逃避這8分的痛苦,他選擇了搶劫這種鋌而走險的方式,而這也導致了10分的痛苦。
并且,每當痛苦更深一層時,因為他的轉嫁機制,他也會帶給別人同樣程度的痛苦。
前天晚上,我看了尼古拉斯•凱奇出演主人公的魔幻片《惡靈騎士》,惡靈騎士的一個本領是,讓因加害別人而靈魂受到玷污的人或魔看著他的眼睛,那時這人或魔的加害者就會感同身受地感受到他們害過的人的痛苦,最后加害者自己承受不住而斃命。
這是一個譬喻,而這一譬喻中的寓意是每一個胡益華們的必然命運。他們想將自己的痛苦轉嫁給別人,但無論怎么轉嫁,這痛苦都在他們心中。并且,因為不斷加害別人,他們心中的痛苦會愈積愈多,最后令他們焚身。
這一焚身的時刻,在胡益華被捕時沒有來臨,但也許會是死亡的那一刻。據(jù)說,死亡那一刻,人會一瞬間回憶起這一生的所有事情,那時他將無處可逃。
![](https://mmbiz.qlogo.cn/mmbiz/9sFJAvl8Y08sP1XujL6zSHSC2FKMv1GZzMe973n3DfOEwL0eKfexhibM9xicpN3sTTAY012kfOOficZVkCCBibAuPA/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