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人”離婚了。
一時間,引起無數(shù)人的吐槽,有人再次感嘆愛情已經(jīng)死了,有人憤怒地表示怎么可以如此欺騙觀眾,有人不無諷刺地說戲子無情。
于是,所有的罪,就由這個曾經(jīng)的“好男人”來承受了。
可是,他真的是“好男人”嗎?
觀眾對陳赫的了解,來源于“曾小賢”,這個風(fēng)靡中國的電視劇人物。得益于這個“好男人”的角色,作為演繹者的陳赫,似乎也變成了“好男人”——至少在屏幕上的他,確實(shí)如此。
可是,他終究是個演員。
我不是說這位陳先生是個冒充“好男人”的“壞男人”。人是好是壞,這個標(biāo)準(zhǔn)本來就難定,出軌就一定是壞男人嗎,出柜就一定不是男人嗎?很多事情不能簡單地用符號去解讀和評判。至于對于一個人的了解,那更是一件紛繁復(fù)雜的事情。我的工作就是了解人,但是以我對人的了解,很多人連自己都不了解,更別說一個外人通過短短幾十個小時的交流,更不需要說那些連跟他一次深談都沒有的人了。
陳先生的婚姻,不是倉促的閃婚,有著14年的積累,按照世俗的眼光,已然早就是事實(shí)夫妻很多年了,對彼此頗為了解了,可是結(jié)婚后不久婚姻就解體,終究用14年的時間也未必可以了解跟一個人適合不適合做夫妻。何況,只是觀察到他工作狀態(tài)的你和我?
推而廣之,我們對于很多事情,都有著這樣的誤解:把自己以為正確的想法,把自己看到的別人,以為就是正確的,以為就是別人真實(shí)的一面?;蛘咴僦苯狱c(diǎn)說,把自己以為是真的,當(dāng)做是真的。
前不久剛剛結(jié)束播映的熱門韓劇《匹諾曹》講得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消防員救火卻不幸殉職,由于有一個消防員的遺體沒有找到,很多人懷疑會不會這個人劫后余生,但是由于是自己的原因?qū)е峦檠陈毸蕴佣萘??這個貌似很有邏輯,看上去挺真的“真相”,最后由于輿論的力量擴(kuò)大化,最終把這個消防員的家庭弄得支離破碎,家破人亡。而這個消防員的遺體在10多年后終于在他犧牲的現(xiàn)場找到,已然化為枯骨。
這個故事警醒我們的是,不要信以為真,更不要把自己看到的就以為是真的。在你面前的陳赫,只是作為演員的陳赫,再窄一點(diǎn)說,是他扮演“曾小賢”的陳赫,那個他并不一定是他自己。何必要用曾小賢的價值觀來要求陳赫呢?誰又有這個權(quán)利呢?
我們總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一旦這個東西并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責(zé)怪這個東西貨不對板。而不去反思,這個東西本來就是這樣,只是你因?yàn)橹幌肟醋约合肟吹模雎缘袅四悴幌肟吹哪敲妗?/FONT>
再退一步說,哪怕是曾小賢和陳赫是一類人,曾小賢附身的陳赫就沒有權(quán)利選擇決定自己的幸福嗎?我想在觀眾面前,兩個已經(jīng)不相愛的人,還要強(qiáng)顏歡笑,這種內(nèi)心的沖突,對一個人來說是很大的傷害,對他來說,勉強(qiáng)地維系給大眾一個“好男人”等于幸福美滿的婚姻等于不離婚才是很痛苦的事情。我們總以為王子和公主要幸福地走在一起,可是如果王子和公主并不幸福又怎么辦呢?難倒一定還要展現(xiàn)給大家看,我們有多幸福嗎?
我們總是不得已做點(diǎn)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比如在自己并不能體驗(yàn)到幸福的時刻,寫一些很幸福的話語來給別人看,比如一刻不停地在人前展示自己有多么美好、自己過得多么滋潤。只因?yàn)椋@些是別人想看的,是我們希望別人看到的。
于是,我們以為我們看到的是陳赫,其實(shí)我們看到的還是曾小賢,陳赫以為我們看到的是曾小賢,其實(shí)我們看到的還是曾小賢。
真正的陳赫到底在哪里呢?
他的痛苦,他的人生,他的花樣年華,他不得已的苦衷,他強(qiáng)顏歡笑后的無奈,到底又是什么樣的景象?
如果匹諾曹和陳赫的故事能夠給我們一點(diǎn)警示的話,那一定是,不要對你不了解的人生指手畫腳,你根本什么都不了解,你根本什么都沒看到。當(dāng)然,如果你能意識到,那些對你根本不了解的人的目光,你更沒必要在意,你就在這個困擾眾人多年的魔怔中,獲得新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