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的東西自己得到
就不在乎別人有沒有了
堅強的自己
生而為人,我們懷揣自己“逐日”的夢想,在自己的人生畫卷上或“臨摹”或“潑墨”,演繹著自己理解的“夸父”角色,我們的劇情時而風平浪靜,時而跌宕起伏,我們的氣度,時而氣壯山河,時而又低吟淺唱。
然而,我們剛?cè)岵纳眢w上還有一雙韌性的隱形“翅膀”。有了這對翅膀,我們的人生舞臺由大地盤旋上了天空,在自己的人生劇本也有了銜樹枝和石子的平談。而正是這個的“彈性”品格,才叫我們的人生有進有退,更有了自己耐人尋味的故事。
隱形的翅膀
夸父逐日,隱喻人有宏大志向的氣魄。精衛(wèi)填海,歌頌立志報復的堅決。這兩則神話看似都在謳歌大無畏精神,為了目標努力和奮斗的情操。如果,這兩則神話整合起來看的話,那就是兩種人格在一個個體下的完美體現(xiàn)。榮格在他的人格理論里給了我們清晰的解釋。由于阿尼瑪或阿尼姆斯的形象是潛意識結(jié)構(gòu),所以它本質(zhì)上很抽象。隨著兩性在文化上有愈來愈多的整合,能讓個體有能力去理解其自我的內(nèi)心,并了解自身心靈內(nèi)在的另一面。這就是一個人可以做到堅不可摧,又可以做到矢志不移。并在這個過程里始終能做到“初心不改”。
我們在生命里,自我選擇想要扮演的角色,也會把周圍的事和人并入了主要的自我認同內(nèi)。當人格面具的角色配合得相得益彰時,也就是說,它們真實地反映出自我的能力——對我們的活動會有幫助。例如,精衛(wèi)鳥把在填海的活動中,潛移默化把這一行動當成了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其實她也在不自然里加入了“阿尼姆斯 ”的元素,使得自己既執(zhí)著又有韌性。
學會自我整合
其實,我們的生活就是逐日和填海中慢慢的渡過,有時需要“激進”,有時需要“維和”,有時需要“進取”,有時需要“徘徊”,我們的人格也是在這樣進退中培養(yǎng)了出了自己阿尼瑪阿尼姆斯的整合。
說到這里,我們可以理解,我們?nèi)烁窭锏年庩柦Y(jié)合,也可以理解,生命就是在逐日和填海中迂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