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冉開始團購的******個月里,每天來敲她家門的團購快遞跟排隊似的;劉小姐每天上班******件事就是搜尋當天新的團購信息,更將信息及時分享給辦公室同事;張女士將幾個團購網(wǎng)的微博加入自己的微博里,自制了一個團購網(wǎng)******信息集合……大到家庭裝修,小到一包零食,6折、1折、0.1折,團購網(wǎng)站一時風光無兩。
今年6月官方發(fā)布的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參與網(wǎng)上購物的用戶達1.4億,在18歲-35歲年齡群體中最為盛行。繼淘寶之后,今年以來,千余家團購網(wǎng)站興起,大有“萬物皆可團”的趨勢。
安全感和歸屬感促成團購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心理研究所博士倪桓也參加過團購。她分析說,從買家角度來說,一是劃算、占便宜的心態(tài),讓買家血脈賁張,點進去下單;另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是,團購消費者知道并非是自己一個人在買,而是有幾十到上千人不等規(guī)模的人在購買、在搶購?!爱斮徫锍蔀榻M織性行為時,買家被賦予了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在選擇團購商品時,越是人氣高的商品,在選擇時越會不加思索,而在人數(shù)很少時,很多買家會選擇觀望。”
倪桓說。因此,團購針對的商品往往集中在餐飲、美容等需要口碑的群體性消費品上,而非忌諱“撞衫”的服裝等個性消費品上。
一個“團”字,使得獨樂樂的購物,變成了眾樂樂?!皬膫鞑バ睦韺W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口碑營銷手段,團購者在網(wǎng)上留下的評論,不管是不是真實的,這種人際傳播的效益比一般廣告要親切許多?!?/P>
倪桓說,買家們臨時形成了一個社區(qū),這個社區(qū)可以以QQ群或者商品評論欄、甚至線下認識的人之間的討論等各種形式出現(xiàn),這些討論的結(jié)果往往促進了買家的購買行為?!叭绻覀兿胭徺I一件商品,盡管有討論和驗證,但我們會更加認同那些對自己想法做出正面、肯定的回應(yīng),因為背后有眾人的決策和群體的支持?!?/P>
團購帶來“有話語權(quán)”的自我安慰
北大燕園博思心理咨詢中心資深心理咨詢師盧悅反對輕易使用“團購成癮”這個詞,“所謂成癮,一定要有矛盾沖突,如果沒有矛盾沖突,那叫愛好。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的團購這件事,每次團購都會引發(fā)大量的自我譴責和焦慮,堅持一段時間,我可以恭喜你,終于成癮了。
很多強迫癥都是偽強迫癥,是被社會標準強迫成的?!北R悅說,消費對于大眾,往往是一種儀式,一種象征意義?!氨热缬腥俗非髨F購時的那種團隊歸屬感,有人追求便宜本身所帶來的成就感,這都是一種很‘爽’的感覺,這種感覺和我們追求其他任何一種快感沒什么區(qū)別。”
消費的這種儀式感帶來了自我安慰,“當我們在生活中遭遇不如意時,我們可以聯(lián)合起來對某種象征著強勢的機構(gòu)或部門發(fā)起挑戰(zhàn),我們是有話語權(quán)的?!北R悅將團購的興起看做是平民對特權(quán)的挑戰(zhàn),起碼獲得了一種與權(quán)威平等對話的機會。
盧悅點評
●團購能給人提供歸屬感、價值認同感、關(guān)系連接感、物質(zhì)儀式化的替換感,這可能正是日常生活中個體所缺少卻需要的。
●團購或許很快不再流行,但它背后的需要會一直存在,而且一直會尋求表達,只不過它可能會選擇一些新的“宿主”來實現(xiàn)和大眾的連接感,還有和權(quán)威平等談判的機會和感覺。
■ 對話
上班時間購物帶來愉悅感
Q:據(jù)英國報道,每周三是職員在上班時間去網(wǎng)站購物的高峰期,而每周六晚上網(wǎng)購的人數(shù)降到******點。是否可以據(jù)此將“網(wǎng)購”看成是一種將自己從繁瑣工作中暫時解脫出來的途徑?
盧悅:我們總會找到各種理由來反抗正常的秩序,上班時間購物會帶來一種很輕微的愉悅感和刺激感。
Q:可是囤積一堆有過期限制的打折券,難道不是過度消費嗎?
盧悅:社會上有一種心態(tài)很可怕,對主動追求愛好的一種“過度標準化”。似乎我們喜歡什么,喜歡到什么程度都應(yīng)該有一堆規(guī)定,這才是過度。集郵算過度嗎?我囤積打折票為什么就是過度呢?就像是難過了就狂吃一樣,都是彌補內(nèi)心空虛感的一種自我補償和安慰,這就是代償性行為怎么了?只要我樂意,又沒妨礙到別人,別人就無權(quán)說三道四。
囤積商品也許是掌控生活的代償行為
Q:人們通過團購囤積商品是不是出于對物質(zhì)的控制欲?
盧悅:不是,人們對物質(zhì)沒有興趣,人們是對物質(zhì)背后代表的東西感興趣。
Q:它是什么?
盧悅:是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比如說我們在生活中無法和人討價還價,我們只好到可以討價還價的地方去尋找這種出口。還有就是和大眾某種程度上尋求一致,這種一致是為了尋求一種連接感。
尋找“同好”其實是尋找對自我的肯定
Q:和什么連接?
盧悅:所謂“同好”。不要小看這種肯定,當這個肯定乘以1000個人的時候,是一種很強烈的肯定。這讓我們看到自己不是孤獨的。
Q:愛吃同一家餐廳的同好嗎?這種“同好”似乎沒法真正面對面交流。
盧悅:那也比無人問津好。很多人會迷上團購,讓這些微弱的連接變成更強烈的連接。比如,陌生人見面一定會尋求某種連接點,同鄉(xiāng),或者共同認識的人,兩人會因為這種微弱的共同點而感覺到連接感。還有你看電視上經(jīng)常做一個廣告,讓你輸入自己的名字或者生日,發(fā)到某個號碼,就能知道這世界上多少人跟你同名同姓或同年同月同日生。這個廣告一直播,說明它是賺錢的,為什么能賺錢呢?這些人跟你重名和你有什么關(guān)系啊?可是就有人會想知道?!巴谩笔欠謱哟蔚?,“可以交流”是要花精力、時間和空間成本的,不是每個人都有時空和精力去發(fā)展這種“同好”。
購物是獨樂樂,團購是眾樂樂
Q:團購網(wǎng)上低至一折的折扣也是吸引消費者如潮的重要原因吧?
盧悅:很多人喜歡討價還價,不是他沒錢,而是他追求這種成就感,或者直接說了,追求這種非常爽的快感。購物就像是小孩子沒有奶吃了,就嘬奶嘴。
Q:那團購狂和購物狂本身有什么異同呢?比如說我就是個購物狂,但我從來不團購。
盧悅:團購狂和購物狂的共性是都用物質(zhì)來代償內(nèi)心的空虛感。區(qū)別在于獨樂樂和眾樂樂,獨樂樂在于你的愛好純粹在于自己嘬奶嘴,而眾樂樂的重點在于發(fā)現(xiàn)大家都在嘬,感覺我不是惟一嘬的那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