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到孩子是你的人生任務,就意味著你在事實上認同了這是高層次的心理需要。照顧你的子,哺育他們,培養(yǎng)他們,教育他們,確保他們的人生順利起航,所有這些都是負責任父母的任務,它們實際上都有著深刻的心理動機。北美一些心理學家最近對現(xiàn)代心理學的基石——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進行了改進。 馬斯洛在1940年提出的理論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從*********到*********。領導研究的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教授道格拉斯·肯里克稱,馬斯洛的思想盡管很偉大,但他忽略了一些當時還難以理解的基本人性,這次改進是基于在神經科學、發(fā)展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的新發(fā)現(xiàn)。另一名研究員斯蒂芬·紐伯格教授稱,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是心理學的一座豐碑,但并未得到研究的充分支持,在心理科學里越發(fā)顯得古怪,非常需要改進。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反映了人類的動機等級,******層的是生理需要:饑餓、口渴和性欲。如果你挨餓,很想吃東西,就會暫不考慮其他需要;當你滿足了一個層次的需要,你就進階到上一個層次,所以吃飽肚子你才會擔心安全問題,感到安全以后又希望得到別人的愛和尊重,如此類推。馬斯洛理論最出名之處要數(shù)他的******層次: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一個人要把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到************。
研究人員在觀察了人在面對自我保護、求偶等與進化有關的原始動機時所發(fā)生的劇烈心理變化之后,重新構造了需要層次的金字塔。底下4層和馬斯洛的理論高度一致,但頂層有了重大變更,將自我實現(xiàn)“請”出了金字塔中,取而代之的是馬斯洛所忽略的三種與進化有關的重要需要:獲得配偶,保留配偶,養(yǎng)兒育女。研究人員稱,盡管自我實現(xiàn)很有趣也很重要,但它并不是關系到進化的基本需要。很多被馬斯洛認為是自我實現(xiàn)的活動,例如藝術創(chuàng)造,其實背后是生物學的基本驅動力:通過獲得地位和成就來吸引配偶,實現(xiàn)“終極目標”。
肯里克說,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在人類的欲望中,最終有利于在孩子的孩子身上復制我們自身基因的欲望是最重要的。當然,不能認為藝術家和詩人感到創(chuàng)作靈感時是在有意識地想增加繁殖后代機會。繁殖是終極因素,就像鳥類遷徙是為了生存和繁殖。但在當下的心理水平上,鳥類遷徙是因為它們的大腦覺察到白晝的時間在變化。
在我們的思維中,人類從事創(chuàng)造是因為那讓我們感覺良好,然而我們并不意識到其終極功能??兹搁_屏與人類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都是美麗的杰作,而孔雀那樣做的生物學功能很清楚,就是為了吸引異性。我們懷疑自我實現(xiàn)也是進化繁殖需要的一種表達方式。他還強調,人類繁衍不僅是性交與生孩子,還包括養(yǎng)育孩子,直到他們達到也能進行繁殖的年齡,“因此,養(yǎng)兒育女應該在需要層次金字塔的塔尖?!?BR> 改進還包括其他方面。馬斯洛認為,一個需要被滿足以后就會消失,人上升到另一個層次。在改進后的層次里,需要是相互共存的,而不是完全替代。例如,一些環(huán)境信號會讓需要回歸:當你走在大街上思考著愛情、藝術或者人生意義時,見到一伙氣勢洶洶的年輕人朝你走來,你會立馬回到自我保護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