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博客的流行,寫日志宣泄學習壓力已經成為學生流行的一種減壓方法,尤其是以“隨時隨地”可以交流的迷你微博最為風靡,*********的一句話就是“今天你‘圍脖’了嗎?”
對于時刻關注孩子內心世界的家長們,偷看孩子日記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行為,即使父母知道這種做法不好,但依然私底下偷偷進行,從日記本、QQ空間到各網站博客都被父母“監(jiān)控”得一清二楚。如今,因為“圍脖”的出現,家長孩子間又出現了新一輪的暗戰(zhàn)。
最近有些學生發(fā)現,父母會無意中透露出他們知道自己上課不專心;知道自己暗戀某個女生;老師忽然找自己談話調解只有和好朋友知道的矛盾……一問身邊的“童鞋”們,也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才知道他們的“圍脖”已經無意中被老師或爸媽“潛伏”了。偷看自己的日記是學生對父母最憤怒的事情,但他們也想出了應對的招數,例如注冊一個新的“圍脖”,讓原來的圍脖成為“乖乖仔”、“乖乖女”的“馬甲”。
偷看日記成“優(yōu)良作風”,親子關系緊張讓母女“反目”
家住白云區(qū)新市的趙女士近日來到廣州白云心理醫(yī)院門診咨詢,趙女士告訴心理學家沈家宏教授,自己跟女兒的關系越來越緊張、越來越尷尬,原因是自己經常偷看女兒玲玲的日志。
玲玲從小就喜歡寫日記,但自從五年級發(fā)現母親時常偷看自己的日記、同學傳給自己的小紙條后,便銷毀了所有寫在紙上的文字,把日記本轉移到網絡上,在QQ空間寫起來博客,并且設置了加密問題,目的就是讓父母無法看到自己的文章。不過,玲玲爸爸是網絡高手,幾下便破解了玲玲的密碼??吹嚼锩娴膬热荨案筛蓛魞簟保崃岣改敢埠芊判?,但他們還是感到疑惑:女兒的“私密日記”并沒有值得背著父母的地方,為什么她還是不向父母敞開心門呢?于是,他們在女兒的空間留了言,問了這個問題。誰知,轉天再看這個空間,里面已經被玲玲刪得一篇博文都不剩。去年,玲玲開始織起了“圍脖”,媽媽也悄悄關注起女兒的日記,并有意無意提醒玲玲上課要專心,玲玲心里一驚,打開電腦,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圍脖”竟被一個名為“紅太狼”的陌生人加了關注,而那個人就是媽媽!玲玲感到很無奈,并悄悄注冊了一個新的“圍脖”。從那之后,玲玲面對父母時那近似于仇恨的眼神也讓父母覺得十分尷尬。
未經同意強行偷看,傷害孩子自尊
沈家宏教授表示:作為家長,想隨時了解孩子的思想動向,本身無可厚非,而且很有必要。但家長應該思考的是,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讓大人查看自己的日記、不愿向大人袒露自己的心聲?這恐怕與家長平時的心態(tài)和做法有關。很多家長習慣了什么都管住孩子、習慣了把孩子的一切掌控在心的做法,引起了孩子的反感。
沈家宏說,未經孩子的同意強行查看或者偷看孩子的信件、日記,偷聽他們的電話,這種行為很大程度上傷害了孩子的自尊。結果是,家長越想了解孩子,孩子就越要在家長面前“保持神秘”。你有你的行為,我有我的對策。于是,我們看見了家長和孩子的一場博弈和較量。但是,家長絕對不是最后贏家。
專家建議:不妨多看少干預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對此,沈家宏教授建議趙女士:作為家長必須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楷模。家長在看了孩子的“圍脖”后,要注意干預方式,要坦誠地和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學會去理解引導孩子。沈教授稱,對于學生的微博,家長可以“多看少干預”,放寬心胸,學會嘗試理解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以絕對的家長權威去壓制孩子的行為。例如,上課不專心,不要一開始就指責,而是委婉地問下孩子為何上課不專心的,是否太累,壓力太大了?而不是擅自武斷地下結論,否則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另外,沈教授還建議,家長要加強與老師的聯系,配合老師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決不能讓不良的家庭教育沖擊和削弱學校教育,以保證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受訪人:沈家宏
職業(yè):心理學家、廣州白云心理醫(y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yī)師、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