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才過程中究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9日,區(qū)聯(lián)婦、教育局請正在清華、北大就讀的我區(qū)三名高考狀元談談自身經(jīng)歷,講述“家教故事”。參加當天座談會的三名高考狀元,分別是就讀于北京大學的蕭山2004年高考文科狀元曹暑、就讀于清華大學的2005年市文、理科狀元周劼人和金飛飛。
(一)周劼人的家庭故事
小時候?qū)W電子琴時,由于彈得不太認真被老師用教鞭輕輕地敲了一下,當時還只有五歲的周劼人奪過老師的教鞭瞪大眼睛對老師大喊:我不學了。這事兒被陪同前去的媽媽看在眼里。下課后,媽媽讓女兒向老師道歉,倔強的劼人就是不肯,媽媽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老師,對不認真學琴的學生你會滿意嗎?”回憶這件小事,周劼人說她學會了:凡事要想著別人。
周劼人說的第二個故事是:去年填報高考志愿,母親說,填志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填,既然填報了這所學校、這個志愿,就不要后悔。學會選擇,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xiàn),自己的事情不能總由父母來為你作主,為你選擇。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構(gòu)成了教育的綜合體系,在回答“家庭教育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占了多大比例”的問題時,周劼人毫不猶豫地說:“至少占了一半以上?!庇捎谛愿癖容^自主和獨立,母親對她采取了“寬松自然型”的教育方式,周劼人對母親的教育很滿意。她說,一種成功的家教,應該是適合孩子個性發(fā)展和成長的。
(二)曹暑的家庭故事
曹暑說,她在一個教師家庭中長大,父母對她的教育強調(diào)的是“規(guī)范”兩字,她從小就懂得做任何事都得講規(guī)矩。父母教她文明禮貌時說,做任何事都得考慮到別人的感受。比如,你亂丟果皮,別人見到腳下的臟果皮會是怎樣的感受?曹暑考上北京大學時,父母對她說了這樣一番話:到了學校,你將從狀元的位置上掉下來了,在來自全國各地的尖子生中間,你不會是******的,你要有準備。父母相信你會成為最棒的,但這需要努力!
小學一年級時,“一元錢等于幾角?”這道幾乎人人都會做的算術題她不會做,回家后大哭一場。媽媽先是拿出硬幣教會了她做這道題,然后就對她說,不要以為自己年齡比別的同學小就原諒自己的“不會”,要有信心,別人能干的事,你也一定能干。
(三)金飛飛的家庭故事
金飛飛是個農(nóng)民的兒子,8歲那年父親離開了人世,他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對兒子的“教育”談不上有什么高招,只有一句話:先做作業(yè),再去玩。為了不讓母親傷心,他就按照母親的要求去做,漸漸地成了習慣,一直保持到今天。小時候,金飛飛很頑皮,做事不考慮后果,也會闖出一些小“禍”來,可家里從來沒有給他“吃生活”,而是讓他自己明白過來后改正。
三個問題的共同答案
座談會上,有專家提出三個共同的問題讓狀元們回答:******個問題是“你對父母最不滿意的地方是什么?”異口同聲的回答有兩個:“嘮叨”和“拿我與別人比”。第二個問題是“在學生階段,你******的快樂和最多的痛苦分別在哪個階段?”三人的回答幾乎都是“童年是最快樂的”,“高中階段是最痛苦的”。周劼人還作了個補充,大學也是快樂的,這一階段能感受到思考帶來的快樂,小學階段的快樂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心。第三個問題是“你認為學習成功的訣竅在哪里?”回答也基本一致:良好的學習習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環(huán)境,再加上家庭的關懷與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