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語言”是行為語言的一個內(nèi)容,它是借助交往雙方的空間距離及其變化,來表達交往的情感、意圖和關系程度。當你和別人交往時,總要各自占據(jù)一定的空間,相互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雖然沒有聲音,卻能像語言一樣傳達某種含義。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是否善于運用“距離語言”,對于增強交往效果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處處能感受到“距離語言”的作用。你也許有這樣的判斷力,可以根據(jù)遛馬路的兩個青年男女之間的距離知道他們是戀人還是一般的同事關系,是初戀還是熱戀。 你也許觀察過這樣的現(xiàn)象,當兩個人發(fā)生爭吵時,一方把身體故意*近另一方,用手觸及對方的皮膚,你會確信他是在向?qū)Ψ教翎?、示威。而對方也會怒氣沖沖地把伸過來的手撥向一邊,把身子更近些。這時,不用任何人提示,你也能預感到他們離動手打架不遠了。因為他們兩人之間的距離變化能夠告訴你――雙方已侵入對方不能容忍的空間了?!☆I域?qū)W的研究指出:人們都有一種領域感,這是一種生來就有的本能的感覺和需要量。當外在因素(交往對方)進入你自己認為屬于自己的領域空間后,就會刺激你的心理,使你對這一“進入”的含義做出判斷:是表示友好、親熱,還是挑釁、侮辱;是無意識的“越界”,還是有意識的信號。只不過人們很少自覺地從理論角度來認識這一現(xiàn)象,往往表現(xiàn)為下意識地、習慣地應用這一“距離語言”。其中難免有運用不當之處,甚至有違反社交規(guī)范的時候。 一般來說,人們對不同空間距離及其變化的語言含義存在著一個由心理因素和社會習俗所造成的不同理解。這就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特殊“距離語言”。然而,也有許多“距離語言”是通用的,不同民族的交往雙方都懂得某一“距離”意味著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