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有個著名的故事,說原來男人女人是一體的,但是有一天被神給劈成兩半了,于是他們拼命的想找回自己的另一半。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講陰陽平衡,男人是陽,女人是陰,只有二者結(jié)合了,才會達(dá)成平衡,才合乎道。
這不光光指生理上的,更加是心理上的,只有身心的融合才能讓人感到徹底的完整,由此來看人尋找完整是一種天性,這可能就是愛情的根本動因吧。
男人女人都在生命潛意識的驅(qū)使下尋找著完整,都在尋找著那個原本屬于自己的另一半??墒钦抑抑?,卻發(fā)現(xiàn)自己迷失了方向——原來是尋找身心的完整,可由于自身的匱乏和遇到的種種誘惑,我們在通往身心完整的尋愛之路上迷茫了。把愛情這個本來很純粹的東西附加上過多的雜質(zhì):財富、權(quán)力、地位、相貌、年齡、交易、占有……錯把這些外在的虛幻當(dāng)成了追求的目標(biāo),忘記了內(nèi)心最初的緣起。于是我們會看到許許多多的,沒有愛的“愛情”故事,也會看到許許多多的為了真愛而不忠。
不能否認(rèn)有運氣極好的人,找到了屬于他們的另一半,可是誰敢說那不是鳳毛麟角?天下絕大部分的男人女人都沒這么幸運,他們在這條希望之路上絕望地跋涉著,有時候不光給彼此帶來傷害,還給自己的親人、孩子、朋友等等無辜的人帶來傷害。
悲劇遠(yuǎn)遠(yuǎn)多過喜劇。
我們來看看愛情之中常見的觀念。
■“女人愛瀟灑,男人愛漂亮”
這句流行于80年代的港臺歌曲說明了一種愛情現(xiàn)象。外表這個東西對涉世不深的年輕人來說是極具誘惑力的,當(dāng)然有些年紀(jì)比較大的人也抗拒不了。好多的愛情走不遠(yuǎn),就是和有些人只注重外在的東西有關(guān),年輕、美貌、風(fēng)度、氣質(zhì)就像天邊的云彩,稍縱即逝。
■“我愛的人不愛我,愛我的人我不愛”
這是典型的有緣無分,強求不得。聽過一個故事,說古時候有一個男子非常愛一位女子,兩人感情不錯,但是就在結(jié)婚的前夜,女子跟人跑了。從此男子大病不起,家人萬分焦急。有人介紹了一位和尚,說不行請師父做做法或許有點作用。家人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好同意了。于是和尚給男子看了他和女子的前生:一天,在河邊躺著一個被淹死的裸身女人,有個男子走上前來把自己的衣服蓋在了女子的身上,然后走了;不久之后,又來了位男子,挖了個坑,把女子埋了。和尚對躺在病床上的男子說:“你的未婚妻就是那個女子,******個男人就是你,第二個男人就是她跟他跑了的那個男人?!蹦凶勇犕昊腥淮笪颍瑥拇瞬∮?。
雖然是個故事,對那些在這樣的愛情關(guān)系中困惑的男女,或許有些啟示。為什么我愛的人不愛我,卻對我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其實答案很簡單,你追求的是能讓你感到完整的另一半,那種對身心兩方面完整的渴求就像是宇宙的黑洞,引力無窮,無法抗拒。與之相對,“愛我的人我不愛”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有些人退而求其次,自己愛的人追求不著,那就找個愛我的吧。但是這樣做是對你的愛人不公平,天長日久難免不會感覺到你的不專心,也是對你自己的不公平,這樣的愛情——委屈了自己,傷害了別人。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
這雖然是以前女子不獨立,沒有社會地位時的實用主義愛情觀,但是你不能否認(rèn),眼下的社會里依然有市場,現(xiàn)在很多女孩子尋找對象的首要標(biāo)準(zhǔn)就是看對方的物質(zhì)條件怎么樣,其他的統(tǒng)統(tǒng)次之。美其名曰:沒有面包哪來愛情?而且不光光局限在女人身上,很多的男人為了自身的利益,也會攀附實力雄厚的女方。在愛情里面摻雜了金錢、權(quán)力、名譽、地位等等的東西,愛就不是愛了,是交易。難道金錢越多愛情越幸福?看看歷史上那些為了交易的愛情,有幾個是幸福的。
■“愛情的力量可以改變一切”
希望對方可以被塑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其實是種投射,短時間可以,長了就不行。剛剛墜入情網(wǎng)的男女往往相信,有時候也愿意為了愛情而改變,可是日久天長之后,發(fā)現(xiàn)對方原來該怎樣還是怎樣。根深蒂固的東西是無法被改變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也。
以上只列舉了四種愛情觀念,不想評判,沒有褒貶,還有很多不勝枚舉,那么背后有共同的東西嗎?它們的共同點都在于向外找,向另一方尋找,奢望從對方那里找到自己所缺失的東西。如果對方稍微有一點不能滿足自己的愿望,可能就會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愛之愈深,恨之愈切”,其實就是我們把自己的缺陷向?qū)Ψ酵渡?,典型的小我思維在作祟。
真正的愛是內(nèi)外合一的,你孜孜以求的東西往往就在你自身里面。一旦你意識到了你是在向外尋求以彌補自身的不足與缺失,那就意味著你的大我誕生了,你將不會再一味地向外追尋什么了,你會打開塵封多年的自家寶藏,發(fā)現(xiàn)自己苦苦尋覓的都在里面。對于愛的理解與以往大不相同,你會感到:
與親愛的人在一起,人可以成為自己,可以感到自由自在,不必在伴侶面前遮掩自己的缺陷、不足和軟弱……
能夠自由、輕松、自然地去愛,而不會陷入紛爭、脅迫、壓抑之中;
對對方的需要感同身受,如同自己的需要一樣,同時也感覺自己的需要也屬于對方;
尊重自己的伴侶,而不會隨便地利用、控制或忽視對方;
愛就是目的,而不是達(dá)到目的的手段;
雙方非常親密,但是不互相依附,正如詩人舒婷《致橡樹》里描繪的那樣;
性與愛、主動與被動、自私與無私完美融合,在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的結(jié)合中都能體驗到無欲無求、無悲無喜的平和、滿足、完整。
這樣的愛情是建立在雙方身心都完整的基礎(chǔ)上的,兩個獨立完整的人的愛情才是純粹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