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比喻,心理問題就像“感冒”一樣,幾乎人人都會遇到。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正常人群心理障礙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據國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此前對國內168所城鄉(xiāng)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所進行的抽樣檢測結果,顯示被調查的中小學教師心理疾病發(fā)生率竟高達50%以上。傳播知識、授人道理,從事這項神圣工作的教師群體同樣面臨著重重壓力,甚至引發(fā)心理疾病。他們該如何應對呢?
25歲小學班主任的煩惱
25歲,正值風華正茂,25歲小學女班主任教師李小姐的故事卻發(fā)人深思。成都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副主任醫(yī)師袁茵介紹說,不久前她曾在電話中為這位李小姐進行了心理診療。李小姐是市內某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師,從事班主任工作剛一年時間。如今,一向開朗的李小姐竟出人意料地出現了嚴重焦慮癥狀:失眠,神經緊張,沉默寡言。
究其原因,李小姐的班上,學生年齡偏小,不少學生學習自覺性差。稍一嚴厲管束,有的孩子就哭哭啼啼,甚至一些家長不問青紅就批責老師管理過于嚴格;另一方面,不少家長對學校和班主任期限望子過高,既要求提高孩子學習成績,一旦孩子成績下降就責怪老師;同時,學生的安全問題也令李小姐很擔憂。每次放學過后,她都一直處在極度焦慮,甚至下班回家,腦子里也在想這些問題,搞得茶飯不思;還有,李小姐特別注意同年級其他班級的情況,一旦其他班級的孩子拿了獎,她心里就特別緊張……由于壓力重重,李小姐甚至準備放棄教師工作。最后,她鼓起勇氣撥通了成都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電話傾訴了煩惱。
袁醫(yī)生針對李小姐的案例表示,包括李小姐在內,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近來已接到多位教師打來的心理咨詢電話,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因為工作壓力過大產生了程度不同的焦慮癥狀,有的甚至因此患上疾病。她表示,教師要從壓力中掙脫出來,關鍵不是逃避,而是繞開認識中的誤區(qū),合理宣泄壓力以積極態(tài)度面對挑戰(zhàn)。
誤區(qū)一:沒有認清教師工作特性
如今,社會對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要有博學多才的智慧、現代化先進的教學理念,也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說社會要求教師******應當是最理想的“完人”?,F實中,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及教師在社會中擔負多種角色,使教師產生了很多的心理負擔和心理沖突,對這些心理沖突處理是否得當就體現了教師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這些問題處理不當教師就容易出現心理沖突,這些沖突導致了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嚴重的甚至產生了心理疾病。
袁醫(yī)生指出,作為教育工作者,投身該行業(yè)前應充分了解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做好面對教學管理挑戰(zhàn)、家長誤會等等可能出現問題的應對措施。另一方面,社會各個方面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自身應重視與研究教師的心理問題,開展教師心理咨詢活動,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增強其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及時做好具有普遍性的教師消極心理的輔導,如創(chuàng)設一個安靜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要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的工作,不應過分強調用學生考試成績作為教師晉級,評聘的依據,使教師心理“松綁”減壓,解決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源頭。讓教師對工作保持永久的熱情和持久的勝任工作的愉悅心理,讓教師能帶著良好的情緒投入工作,進入課堂。
誤區(qū)二:有了壓力能扛就扛
其實各行各業(yè)都面臨著不同的壓力,壓力當前,一些人稍做抵抗就放棄迎接挑戰(zhàn),有的干脆直接選擇了逃避,其結果反而是落入不停被壓力騷擾的怪圈不可自拔。袁醫(yī)生認為,面對壓力的應對方法,******是找一個好的宣泄方式,如向專業(yè)醫(yī)療機構咨詢、向友人傾訴等。另一廣面,適時調節(jié),給自己留下一定的活動空間發(fā)展一些興趣愛好,對釋放壓力大有好處。
教師的職業(yè)性質決定教師工作時間是不會隨下班而結束的,所以教師應該合理的安排調控好工作、學習和生活之間的關系,盡量在制定工作計劃和目標時適當留出余地。無論工作多么繁忙,每天應流出一定休息喘氣的時間,讓精神上繃緊的弦有松弛的機會??梢赃m當發(fā)展琴棋書畫、寫作旅游等愛好,這些都能有效地調節(jié)改善大腦相關中樞的興奮與抑制過程,進而緩解壓力,消除疲勞,調節(jié)情緒。還有,適當參加運動,把煩惱與汗水一起排泄出去。運動中心理得到調節(jié),思慮得以澄清,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疏瀉了心中的憂惱與不快。
誤區(qū)三:有壓力不能自己調整
面對壓力尋求他人幫助是必要的,但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辦法。袁醫(yī)生建議,教師個體自我心理調節(jié)是心理健康的關鍵作為教師個體,必須適應教師職業(yè)緊張而繁忙的特點,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做到:敬業(yè)、寬容、淡泊、放松。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既然走上教師之路,就應該在工作中努力釋放自己的光和熱,敬業(yè)愛崗,愛學生,自然會有成就感,會精神充實,心理一定會健康。
寬容:教師在工作中正確地看待競爭,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強手、對手,就會心地開闊。如果對任何事都斤斤計較,一味地算計他人、嫉妒他人,心理就會扭曲變態(tài)。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與不足,就會心平氣和而少躁郁、少怨怒,就有利于教師心理健康。
淡泊:教師職業(yè)的特點決定著教師就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情懷。教師職業(yè)的社會功效是潛在的,并不像某些職業(yè)的功效立竿見影,光輝耀眼。教師職業(yè)與所謂的“風光”職業(yè)相差較遠,收入相對偏低,榮譽也相對較少。教師如果心平氣和地看待自己的職業(yè)、自己的工作,心態(tài)就會坦然;否則,心態(tài)就會失衡,就不利于心理健康。對工作中的名利榮譽,趨之若鶩,得到歡喜,得不到就失落,這樣的教師心態(tài)常常在不平衡中波蕩。
放松:教師職業(yè)的緊張與壓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來,極大多數教師往往是身心疲憊,放眼中小學教師的面龐,多是面容憔悴。為此,教師不僅要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要鍛煉好自己的身體外,還要學會放松自己的心態(tài)。越是繁忙,越要安排一定的時間放松心態(tài)。在和同事、家人、親朋的溝通交流中,調整心態(tài),放松自己;在和學生的交談中,探討教育教學的有效途徑,既是無意工作,又是調節(jié)心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