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草導(dǎo)讀:從本周起,心安草小編們又開始為大家翻譯國外的一些有趣的心理學文章,希望能夠給大家傳遞******的心理快訊。
愛是靦腆的,當適合表達愛的時候,愛無處不在。讓我們不再互相傷害吧。
很多人都在呼喚互相關(guān)愛,不管是在教堂還是在歌曲中,但這并沒有起多大作用。顯然,有某些東西把我們拒之門外,而無法到達愛的城堡,也許我們應(yīng)當試著找到另一條捷徑。
當他人侮辱了我們的尊嚴,或者某些東西我們并不能接受,這時我們就會生氣,但不會仇恨。生氣是否會轉(zhuǎn)化為仇恨在于我們的控制力。如果我們想提高我們的聲調(diào)進行反擊,這時,氣憤就會凝結(jié)成仇恨。但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操縱并驅(qū)除氣憤,仇恨就不會生成。
氣憤很狂熱,它是熱的、流動的。一旦被壓制,它會立刻變成仇恨,變得冷漠,堅硬,靜止。
雖然,生氣的緣由看似不存在于我們自身,但它有一個秘密的同謀。它就是恐懼。“氣憤是恐懼的結(jié)果” Cyril Connolly認為,“我們先是恐懼某事物,然后才會對它感到氣憤”。當我們感覺到被控制時,恐懼就會變成氣憤;接著,如果苦悶得不到宣泄或者自尊得不到修復(fù),我們就會仇恨。
當不能勇敢地面對嘲笑時,我們就會憎恨那些抵毀我們的人,那些自大傲慢以為比我們高級或者自以為完全了解我們的人。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是孤立無援的時候,我們就會鄙視那些不與我們?yōu)槲榈娜恕?/DIV>
憎恨源自于真實或開玩笑的長期的侮辱。開玩笑的侮辱與真實的侮辱效果是一樣的,受到侮辱的人甚于會發(fā)生傷害他人或者謀殺等罪行。
盡管“愛你的敵人”這一觀點無法為我們提供指引的路標,但它可以使對抗的雙方都能認識到大家都是集體的一部分。一旦都意識到這點,他們就會為了集體而相互合作,而不會為了個人而相互攻擊。
帶著哪怕是一點點的恐懼,我們都會把對方看作敵人。如果得到大家是擁有共同利益的心理暗示時,我們就會把對方看作是競爭的對手,一個處于共同集體并且彼此熟悉亦師亦友的對手。最后,如果能認識到大家是相互依存的話,那么就會對方看作是是伙伴了。帶著有愛的心態(tài),我們對別人的態(tài)度會由敵對轉(zhuǎn)化成禮待,再由禮待轉(zhuǎn)變成友好。
我們能做什么來開始這個轉(zhuǎn)變?首先。我們可以停止去侮辱他人,無論我們處在反責周期的哪個階段。為了打開了和解之門,我們給我們的反對者顯示我們的尊嚴。雖然有這樣的說法:“一個黨派在它不利的時候不會管和平橄欖葉”。無論花多長時間 ,我們必須愿意面對恥辱與尊嚴,而不是破壞這個讓我們感到驕傲的過程。保持禮貌并不意味著讓步于他人的要求。
第二個系列的防御仇恨是,真正的侮辱的確會發(fā)生,它們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公義的憤怒或鋒利的緩慢燃燒口頭的仇恨。因為恐懼,我們要尊重自己,我們獲得自信以此抗議侮辱,即使沒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我們需要向人道歉,我們拒絕討厭它所需的溫室。當我們從人際交往中去除仇恨——要么通過消除的原因或我們給愛一個機會——沒有捷徑。本法不僅適用于關(guān)系,但同樣適用于國家群體之間。愛是靦腆的,當適合表達愛的時候,愛無處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