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人妻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深夜福利_国产高清无码97在线_国产视频久久无码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連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詢中心!
心理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心理新聞
網癮治療遭非議
新聞來源:    點擊數(shù):2008    更新時間:2009-5-15    收藏此頁

           

        最近幾則新聞報道,把“全國戒網專家”楊永信的治療網癮模式拉到了聚光燈下。他在網癮孩子太陽穴或手指接通電極,以電流刺激腦部的治療方式引起了極大爭議。目前,正有100多名孩子留在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接受這種治療,不能擅自離開。在這里“治療”過的“網癮孩子”,據楊永信介紹,已經近3000人。

網癮屬不屬于精神疾病范疇,尚屬于學術爭議,前一段時間就討論過,而如今又有了電擊治網癮療法,更可怕的是,大部分的孩子家長對這種療法表示認同。學術爭議遭遇市場需求,該怎么辦?這恐怕又是個問題……

    

胡泳 新媒介批評者

《中國青年報》的率先大規(guī)模曝光,把山東臨沂楊永信網絡成癮戒治中心拉到了聚光燈下。這位自稱“快樂使者”的“全國戒網專家”,將絕大部分都是被騙來并強迫接受治療的孩子的太陽穴或手指接通電極,以糾正他們的“走偏”行為(在網戒中心是專用語,指走上邪路、染上網癮等),把他們再造為“精品”(另一個專用語,意指改造成功的孩子)。

所謂“網癮”,全名叫做網絡成癮,據稱是指個體反復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的一種精神行為障礙,表現(xiàn)為對網絡的再度使用產生強烈的欲望,停止或減少網絡使用時出現(xiàn)戒斷反應,同時可伴有精神及軀體癥狀。有專家給出過驚人的數(shù)字:有網癮的和有網癮傾向的青少年加起來差不多達到2000萬人。如此嚇人的數(shù)字,使得楊永信在他的博客上稱,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網癮的蔓延,會造成“亡黨亡國”的后果,會讓整個中華民族“斷子絕孫”,會讓美國人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叫囂的“不戰(zhàn)而勝”變成現(xiàn)實,會讓中國文化在網絡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中消失!

事情到了這樣的高度,全黨全國不能不高度重視了。遺憾的是,這些專家們至今連什么是網癮都說不清。2008年11月8日,全球******部《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在我國通過專家論證,網癮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范疇。其界定中一項量化的指標是每天連續(xù)使用網絡達到或超過6小時,且這種癥狀達到或超過3個月。我們很容易估算,現(xiàn)在上網時間能達到一天6小時的,基本都是80后和90后,也就是30歲以下的人群。專家們又說了,因為工作關系每天面對電腦10小時以上的不算,再減去20歲以上有工作的——結論出來了:這個所謂的“診斷標準”主要針對的是還在讀書的學生。

這樣的國家標準是不是有點可笑?由于標準缺乏權威,各種網癮治療中心普遍存在為了招徠客戶而把判定網癮標準降低的利益驅動現(xiàn)象,這必將導致界定的濫用。據報道,目前的操作是只要家長認定孩子有網癮,就可以得到網癮治療中心的認可,而家長本身是很容易被說服的。

楊永信網戒中心曾在其網站上推出自己的標準測試題,題目非常不規(guī)范,即使都選擇******程度,最后計算出來的結果竟然是44分,結論極為荒唐:“由于因特網的存在,你正越來越頻繁地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你應該認真考慮他們對你生活的全部影響?!?

但就是這樣不專業(yè)的網癮界定,卻一點也不妨礙媒體連篇累牘地描繪成癮孩子令人擔憂的場景,以及那些破碎的家庭,破碎的生活,破碎的工作……一切都是因為那個魔鬼般的電腦網絡。它也不妨礙全國各地如蘑菇涌現(xiàn)的網戒中心,每月向家長收取少則數(shù)千、多則上萬的住院治療費治療所謂網癮孩子,甚至還有成為一種新興行業(yè)的趨勢。有的地方人大代表還建言政府撥??钤O立網癮戒除中心。

可是,不知我們的社會是否思考過這樣的問題:在網癮的界定和治療都缺乏標準的情況下,某些戒治手段可能帶走了網癮,但卻為孩子們帶來了更為可怕的心魔。把各種精神疾病的治療手段用在所謂的“網癮少年”身上,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而且,我們要問,又是誰給予某些成年人以權力,讓他們可以限制孩子的人身自由呢?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社會正在日益變?yōu)橐粋€網絡化的社會,確立網癮標準的人,無論是醫(yī)生、家長還是人大代表和官員,他們有能力認知社會將要經歷的令人困惑的變化嗎?網絡勢將成為我們生活中穿透一切、同時不再引人注目的力量。試圖把獲得更多聯(lián)機時間的行為界定為一種精神疾病,將與現(xiàn)實嚴重脫節(jié)。因為,網絡將停留在我們身邊,它將成為我們同他人聯(lián)系、看電視、讀報紙、檢查交通和氣象、準備工作報告、打電話和買東西的手段。它將變得無處不在,也許會像呼吸一樣自然,而呼吸也是上癮的。

從中國和美國網民的年齡構成對比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兩國在16~24歲這個年齡段上網人群比例差別并不大,但是在35~44歲以及55~64歲這兩個年齡段,美國是中國的兩到三倍。這可以解釋,在中國,成年人對孩子使用網絡感到不安的部分原因,是源于他們對于孩子手中所握有的新工具感到不安,尤其是源于他們自己根本不了解新科技。許多負面的媒體報道,更擴大了這種焦慮緊張,即使網絡上僅有0.5%的內容屬于暴力或性,也無法讓成年人釋懷。很多情況下長輩夸大了網癮效應,出現(xiàn)反科技的偏見情結,歸根結底是因為新科技通常是父母無法完全了解或管理的。

必須指出,大肆夸大所謂網絡成癮,特別是臆造所謂“網魔”的罪惡形象,是對互聯(lián)網的誣蔑,是在壓抑這個可以給中國社會帶來活力的空間,是為著自身利益而在有計劃地謀殺互聯(lián)網,從而也謀殺我們的未來。 

 

電擊“戒網癮”涉嫌非法行醫(yī)?
 
http://view.QQ.com  2009年05月13日21:09   揚子晚報  劉長鋒  我要評論(49)

“戒網癮專家”楊永信最近推出以電流刺激腦部的電擊治網癮方法,引起了極大爭議。記者探訪后確認在楊永信網戒中心,孩子們受到電擊,并服用精神類藥物,入院時大多被強行押制(5月7日《中國青年報》)。

對迫切希望孩子少上網,希望孩子能回歸到學習、成長正軌上來的家長們,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回過頭來想想,孩子沉溺于網絡,并非病理學上的不可抗拒的病毒感染,而更多的是心理、感情上可調節(jié)、舒緩的精神癥狀。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yī),強制性的物理治療,其結果必然難以奏效,或者最終是戒除了所謂的“網癮”,卻可能其因強制性而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陰暗影響。

強制治療有沒有涉嫌侵犯人身自由?這一點很值得琢磨。就目前國內精神衛(wèi)生方面立法看來,并沒有相關的規(guī)定和說明,或許有人可以以法無規(guī)定則可為來辯解。但違背他人意愿甚至是限制未成年人自由,則很難逃脫限制他人自由的嫌疑。

無論是一般的生理醫(yī)學治療,還是精神治療,從業(yè)者必須取得相關資質,才可進行相關醫(yī)治工作。但就提供的相關資料看來,這位所謂的“戒網癮專家”,非但沒有執(zhí)業(yè)證書,甚至連心理治療師這個職業(yè)都不知道。無證行醫(yī),是什么樣的行為?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廣東 劉長鋒)

總頁數(shù):1  第  1    頁 
上一篇:美國心理學教授災區(qū)撫慰心理   下一篇:xinlixixnwen
【刷新頁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返回
服務電話:0518-85603105,15312133705 郵  箱: 529357153@qq.com
公司地址:江蘇省連云港市通灌北路(******人民醫(yī)院向北20米路西)東新綠苑A5-405、406室
版權所有©連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詢中心  |信通網絡- 連云港網絡公司 技術支持  網站管理
同盟站點:連云港心理咨詢 連云港心理  連云港心理咨詢 連云港心理 連云港心理咨詢 連云港心理

蘇公網安備 320705020102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