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美國在線”報道,美國心理學會發(fā)言人、發(fā)展心理學專家戴安娜·芬利博士提出:成年人不同年齡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可以把10年當作一個里程碑,為自己開個“心理處方”,以便有計劃地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
20歲—30歲:迷茫期
20多歲的人處于迷茫和探索階段,無論單身還是已婚,最想弄清的問題是“我是誰?我能做什么?”
心理處方:
1、制定計劃。此時可制定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10年后的預定目標。
2、勇往直前。20多歲是接受新事物和積累經驗的黃金時期,因此要大膽嘗試。
3、尋求支持。專家表示,如果你在20多歲就結婚生子,那么******從家庭中獲得情感和心理支持。
30—40歲:奮斗期
30多歲時,人生基本有定位,生活更穩(wěn)定,工作更忙碌,自信心更強。此時,是事業(yè)上的黃金期。
心理處方:
1、微調計劃。注意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改目標。
2、保持平衡。保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非常重要。
40—50歲:期盼期
耶魯大學心理學系桃樂西辛格博士表示,大多數人在40多歲時,創(chuàng)造力和工作效率達到巔峰。
心理處方:
1、調整態(tài)度。不要讓“我開始老了”之類的消極思想破壞決心。
2、廣泛交友。你需要擁有至少5個值得信賴的好朋友,這一點至關重要。此外,還要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交朋友。
50歲以后:不安期
由于接近老年期,“余日不多”的思想會造成一定的心理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