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人妻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深夜福利_国产高清无码97在线_国产视频久久无码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連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詢中心!
合作加盟
|
收藏本站
網(wǎng)站首頁
心理新聞
心理常識
成長心理
兩性心理
職場心理
異常心理
案例分析
咨詢實務
專家文集
身心健康
心靈芳草地
訪者留言
專家文集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家文集
【經(jīng)典夢例】“潛意識自我”在社會生活中的經(jīng)典特征 | 馮·弗朗茲
新聞來源: 點擊數(shù):3634 更新時間:2017-7-31
收藏此頁
在當天,人口的無限增長將不可避免地對于我們產(chǎn)生一種極為消極的影響,在諸大城市,這種情況尤為明顯。我們會這樣想:“噢,我不過是住在某某地方的、一個叫某某的人,就像其他成千上萬的人一樣。如果他們中間的一些人被殺死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不管怎么說,人實在是太多了?!?/H5>
當我們從報紙上讀到無數(shù)不為我們所知的、在個人感情方面與我們絲毫無關的人們死去的消息時,我們的生命毫無意義的感覺便會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正是在此時刻,對于潛意識的關注將給人帶來最為巨大的幫助,因為夢向做夢的人表明,他的生命的每一細節(jié)如何與意味最為深長的現(xiàn)實交織在一起。
從理論意義上講,我們大家都懂得的原理——
每一事物的性質皆取決于個體的存在
——通過夢幻,化為一種每一個體自身皆能體驗感受到的明顯事實。有些時刻,我們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偉大的人渴望從我們這里獲得某種東西,并給我們指派種種特殊的任務。通過對于我們自我的靈魂進行嚴肅的思索,我們對于這種感覺所產(chǎn)生的反應將能夠幫助我們獲得逆集體偏見潮流而行的力量。
毋庸諱言,這并不總是一項令人感到愉快的任務。譬如,你打算下星期日與朋友們結伴旅行,但這時你的夢卻阻止你這樣做,而要求你去做某種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如果你聽從潛意識的召喚,并遵循它的指令,那么你就應該預料到你的意識計劃將不斷地受到干擾。其他的種種意向——那些你必須服從或者無論如何也必須認真考慮的意向,將妨礙你的意志。
這就是為什么人時常感到與自性化過程相關的責任義務在某種程度上是種負擔,而不是一種即刻而至的幸福。
圣·克里斯托弗(St.Christopher),所有旅行者的守護神,是這一體驗的貼切恰當?shù)南笳?。?jù)神話說,圣·克里斯托弗力大無比,為此他感到無比自豪,并只愿為最有力量的人效力。開始他為一位國王效力,但是,當他發(fā)現(xiàn)這位國王害怕魔鬼時,他便離開了國王,成了這位魔鬼的仆人。后來,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這位魔鬼害怕受難的耶穌像,因此他決定,只要他能夠找到耶穌他就會為耶穌效力。他采納一位神父的意見,這位神父告訴他在一個小河淺灘恭候耶穌。
隨著歲月的流逝,他背過這個小河的人無以數(shù)計。但是有一次,在一個漆黑的、雷電交加的夜晚,一位小孩大聲喊叫他想讓他把自己背過河去。圣·克里斯托弗不費吹灰之力便把孩子扛上肩頭。但是,他每走一步都愈加艱難,腳步越走越慢,因為他肩上的負擔變得越來越重了。當他走到水流中心時,他感到“他仿佛背負著整個宇宙”。此刻他認識到自己肩上所扛的就是耶穌——耶穌寬恕了他的罪并給予了他永恒的生命。
這位神奇的圣嬰是潛意識自我的一種象征,它幾乎使普通的人感到“壓抑”,但只有這樣他才能夠恢復原形。
在為數(shù)眾多的藝術作品中,圣嬰耶穌被畫成整個世界的面貌,亦或藝術家用整個世界的面貌來描繪他。這是一種明確暗示潛意識自我的主題,因為嬰兒和地球都是普遍存在的整體象征。
當人試圖遵循潛意識的指令時,他通常并不能夠去做自己樂意做的事情,正如我們業(yè)已看到的一樣。
但是,他同樣也不能經(jīng)常去做那些其他人想讓他做的事情。例如,為了發(fā)現(xiàn)自我,一個人必須與他的群體分離——與他的家人分離,與他的伴侶分離,或者與他其他的私人關系分離,這種情況經(jīng)常發(fā)生。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有時說,
傾聽潛意識的旨意使人變得反社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一般來看,這種說法并非屬實,因為一種所知甚徽的、滲入這一心態(tài)的因素存在著:這就是潛意識自我的集體性(抑或我們甚至可以說社會性)特征。
從一種現(xiàn)實的角度觀察,這種因素在這樣的個體身上展現(xiàn)自身:他長時期追尋自己夢的足跡,發(fā)現(xiàn)這些夢常常與自己和他人的社會關系密切相關。他的夢可能會提醒他不要過分信任某一具體的人,或者他可能會夢到與某人有益的、令人愉快的會見,而這個人他以往從未有意識地注意到其價值。
如果夢果然以某種這類形式為我們擇取另一個人的意象,那么這一意象就有兩種釋義。首先,這一意象可能是一種投射,它意味著這個人的夢意象是做夢人自身的內心特征的象征。例如,一個人夢到一位不誠實的鄰居,可是鄰居卻是夢用來表現(xiàn)這個人自身的不誠實的圖畫。為夢釋義的任務是,努力發(fā)現(xiàn)他自身的不誠實發(fā)生作用的特殊領域。(人把這種釋義稱之為主體層次的夢的釋義。)
然而,夢確切地告訴我們一些有關他人情況的事情時常也會發(fā)生。潛意識以這種方式所扮演的角色很難令人完全理解。正如其他更高一級的生命一樣,人在一種很高的程度上與其周圍的生命存在著和諧一致的關系。本能地——完全不依靠他關于其他人的意識思想,人即可感受到這些生命存在的苦難和面臨的問題,即可認識到它們的積極特征和消極特征、積極價值和消極價值。
我們的夢生活允許我們審視這類潛意識的知覺認識,并向我們表明,它們對于我們產(chǎn)生著作用。在做了一個令人愉快的有關某個人的夢之后,甚至是在沒有為夢釋義的情況下,我也會情不自禁地懷著更大的興趣來觀察他。
由于我的投射,夢的意象可能會使我產(chǎn)生幻覺;或者它會給予我一種客觀的知識。
要想發(fā)現(xiàn)那種釋義是準確無誤的,人需要具有一種誠實的、全神貫注的態(tài)度和一種審慎的思想。
然而,
正如所有的內心過程一樣,只要意識自我努力探究諸虛幻性投射,并在人的內部而不是外部來對付它們,那么調整他的人際關系,為他的人際關系賦予秩序的,最終將是潛意識自我。
正是以這種方式,精神相通、旨趣相似的人找到了彼此的生命之道,形成一個獨立于所有的社會規(guī)范性機構組織的群體,這類群體與其他的群體并不相互沖突;它只不過是與其他團體不同,具有自身獨立的特征罷了。有意識地實現(xiàn)了的自性化過程由此便改變了一個人的人際關系。諸如共同的旨趣和血緣關系之類的聯(lián)系被一種不同類型的聯(lián)系——潛意識自我貫穿的紐帶所取代。
一切完全隸屬于外部世界的活動和責任必將有損于潛意識的隱秘活動。
通過這些潛意識紐帶的聯(lián)結,那些歸屬相同的人聯(lián)合成為一個整體。這就是為什么試圖用廣告和政治宣傳來影響人的努力都是有害的,甚至當其動機是理想主義的動機時情況也是如此的一種原因。
這為人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人究竟能否對于人類心靈的潛意識部分產(chǎn)生影響?實際的體驗和準確的觀察結果表明,一個人不可能對于自身的夢產(chǎn)生影響。一點兒不錯,是有那么一些人聲稱,他們可以對于自己的夢施加影響。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們的夢的材料,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所能夠做的正如我讓自己那違命不從的狗所做的一模一樣:我命令它去做那些我觀察到它無論如何想做的事,這樣一來,我能夠保持自己具有一種權威的幻覺。
只有為一個人的夢釋義的漫長過程,以及夢所言說的一切與他發(fā)生沖突的過程才能逐漸改變潛意識。此外,意識的諸態(tài)勢也必將在這一過程中發(fā)生改變。
如果為了這種目的,一個渴望左右公眾觀點的人濫用象征,那么只要它們是真實的象征,它們自然會給大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這些象征是否能夠從感情上把握大眾的潛意識則是人無法事先算定的事,一種完全依舊是理性難以勝任之事。例如,盡管一首歌可能會具有一種暢銷的意象和曲調,但是,沒有任何音樂出版商能夠預先測定這首歌是否能夠走紅。沒有任何試圖影響潛意識的人為嘗試會產(chǎn)生意味深長的影響,事實仿佛是,大眾的潛意識具有一種自主性,宛如個體的潛意識具有自主性一樣。
為了表現(xiàn)自身的意圖,潛意識自我時常會使用一種源自外部世界的主題,而這樣一來,它便仿佛是受到了外部世界的影響。例如,我曾經(jīng)碰到過為數(shù)眾多的現(xiàn)代人的夢,這些夢與柏林密切相關。在這些夢里,柏林表現(xiàn)為心靈脆弱點的象征——危險之地——因此,它是潛意識自我趨向顯現(xiàn)之地。這是做夢人被沖突分裂之點,也是他因此而得以使內心對立物統(tǒng)一之點。同樣,我也曾遇到了無以數(shù)計的對于影片《廣島之戀》反應之夢。在大多數(shù)這樣的夢里,這種觀念得以充分體現(xiàn);影片中的兩位戀人必須結合(用于象征內心對立體的統(tǒng)一),抑或核原子彈爆炸將會發(fā)生(它象征著完全的分裂,與瘋狂相對應)。
只有當公眾觀點的操縱者增加商業(yè)性的壓力,或者對于他們的活動施行暴力的行為時,他們仿佛才確實獲得一種暫時的成功。然而,事實上這只能導致一種真正的潛意識反應的抑制。此外,集體的抑制與個體的抑制所帶來的結果完全相同,即神經(jīng)分裂和心理疾病。從長遠的觀點上看,一切試圖抑制潛意識反應的這類努力都終將失敗,因為從根本的意義上講,它們與我們的諸本能相悖逆。
從對于較高一級的動物的社會行為的研究中,我們得知,小規(guī)模的群體(約十到五十個個體組成的群體)可以創(chuàng)造單個動物和其群體所處的最為圓滿的生存環(huán)境。在這一方面,人類仿佛并不例外。在這樣一種社會結構中,人的生理健康、他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tài)******;此外,他的超越于動物領域的文化能力仿佛也可得到最為充分的發(fā)展。迄今,就我所知的而言,潛意識自我顯然傾向于展現(xiàn)這類小型群體,與此同時創(chuàng)造某些個體之間的界限分明的情感紐帶,以及種種與一切人相關的情感。只有潛意識自我創(chuàng)造出了這些情感聯(lián)結紐帶,一個人才可能感到一種安全感,不再擔心嫉妒、猜忌、爭斗,以及所有諸如此類的消極投射會造成群體的分裂。這樣,對于一個人自身的自性化過程的無條件專注同樣會給人帶來最為圓滿的社會適應。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當面臨緊急關頭,為了發(fā)現(xiàn)潛意識自我意欲給予人的個體觀點,一個人必須不斷隱退,傾聽自身的內心聲音之時,不存在觀點的沖突、互相矛盾的責任義務或者有關“正”道的不同看法。
從某種意義上講,狂熱的政治活動(而不是基本責任的實施活動)仿佛與自性化過程不能并存。一個完全致力于將自己的國家從外來政權的統(tǒng)治之下解放出來的人做了這樣一個夢:
與我的一些同胞們一道,我走上一個通向博物館的頂樓的樓梯。在頂樓那里,有著一座漆成黑色的大廳,看上去宛如輪船上的船艙。一位相貌非凡的中年夫人打開了門;她的名字叫做×,她是×的女兒。(×是做夢人祖國的著名民族英雄,她在數(shù)個世紀以前就試圖使自己的祖國獲得解放。她可以與圣女貞德或者威廉·退爾相媲美。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孩子。)在大廳里,我們看到兩位身穿繡花錦段外衣的貴夫人的肖像。就在×女士向我們講解這些畫像時,這些畫像突然之間變成了生命;最初眼睛開始轉動,接著,她們的胸部仿佛吐出了生命的氣息。人們感到莫名驚異,他們走向授課大廳,因為在那兒,×女士將向他們解釋這種現(xiàn)象。她說,通過她的直覺和感受,這些畫像變成了生命;但是一些人卻感到極為生氣,他們說×女士瘋了;另一些人甚至離開授課大廳而去。
這個夢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的特征,是阿尼瑪人物的特征。×女士純粹是夢的創(chuàng)造。然而,她卻有著一位著名的民族解放英雄的名字(例如,她仿佛是威廉彌娜·退爾,威廉·退爾的女兒)。通過蘊涵在名字中的隱義,潛意識指向這樣一種事實:在今天,做夢人不應該效法已經(jīng)作古的×的做法,通過外部的途徑使自己的祖國獲得解放。此時此刻,夢向他昭示,阿尼瑪(做夢人的女性靈魂像)可以完成解放,她通過使諸潛意識意象獲得生命來完成解放。
博物館頂樓上畫成黑色,從某個角度看宛如船艙的大廳具有深刻的意味。黑色暗示著黑暗、黑夜,暗示著內在的轉向,而如果大廳是船艙,那么博物館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輪船。這使人聯(lián)想到,當集體意識的大陸逐漸被潛意識和原始蠻力淹沒時,這一博物館一輪船,滿蘊生命意象的輪船,就會變成一個拯救眾生的方舟,它將會把那些進入方舟的人載向另一精神的彼岸。懸掛在大廳里的畫像通常是往昔歲月的死者殘骸,而人們也常常以同樣的方式看待潛意識意象,直到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是活生生的,具有意味的意象。當阿尼瑪(在此以靈魂引導者的正統(tǒng)角色出現(xiàn)的人物)以直覺和感受來關注諸意象時,它們就開始顯露生命的跡象。
夢中出現(xiàn)的氣憤的人們代表著做夢人的一面,他受到集體意見影響的一面——代表著他心中對于心靈意象獲得生命的不信任和拒納的一面。這些人們體現(xiàn)了一種對于潛意識的抗拒,這種抗拒可能會以這樣方式表現(xiàn)自身:“假如他們開始在我們頭上扔原子彈那會怎么樣呢?那時心理的頓悟將不會有多大用途!”
這拒抗的一面無法使自身擺脫統(tǒng)計學式的思維,擺脫外傾型的理性偏見。然而,夢卻指出,在我們的時代,真正意義上的解放只能始于一種心理的轉化。如果解放之后沒有具有意義的生活目標——沒有值得為之爭取解放的目標,那么一個人解放自己的祖國又有什么樣的結果呢?假如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找不到任何意義,那么他是在共產(chǎn)主義制度下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打發(fā)時光都無關宏旨。
只有當他能夠運用自己的自由創(chuàng)造某種有意義的生活,他才應該去爭取自由。這就是為什么對于個體來說發(fā)現(xiàn)生命的內在意蘊比其他一切都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什么人必須首先關注自性化過程的緣故。
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和廣告等媒介來影響公眾意見的諸嘗試有兩種依據(jù)。一方面,它們依據(jù)于揭示“輿論”或“需求”的趨勢——揭示集體心態(tài)的標準化方法。另一方面,它們表現(xiàn)那些公眾輿論的操縱者的偏見、投射,以及潛意識的情結(主要是權力情結)。然而,統(tǒng)計學對于個體并非能夠公平相待。盡管一堆石頭的平均大小可能會是五公分,但是一個人在這堆石頭里幾乎不會找到恰好是這一規(guī)格的石頭。
顯而易見,從一開始,它們所依據(jù)的第二種因素就不會產(chǎn)生任何積極的結果。但是,
如果一個獨立的個體致力于自性化,那么他就會對于自己周圍的人們產(chǎn)生一種感染力。而當一個人并無意要去影響他人時,并通常并不使用任何言語之時,這種情況常常會發(fā)生。
×女士力圖使做夢人走向的正是這條內心的道路。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宗教體系都含納種種意象,這些意象象征著自性化的過程,至少象征著自性化過程的某些階段。正如我在前面所說的,在信奉基督救的國家里,潛意識自我被具體化為第二個亞當:耶穌基督。在東方世界,與之相關的人物是訖哩什那和佛陀。
對于那些為一宗教所蘊納的人(那些依然真正篤信其內容和教義的人)來說,宗教象征影響著他們生命的心理調節(jié),而且他們的夢甚至也會常常圍繞這些象征而進行。例如當已故教皇庇烏斯七世發(fā)布圣母升天的宣言時,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婦女夢見自己成了一位天主教女祭司。她的潛意識仿佛以這種方式擴充教義的內容:“如果圣母瑪利亞現(xiàn)在幾乎已是一位女神的話,那么她應該擁有女祭司。”
另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婦女對于她的信條的某些枝節(jié)的、外在的特征產(chǎn)生了種種抗拒心理,她做了這樣一個夢:
她夢見,自己家鄉(xiāng)城市的教堂被推倒又被重新建造,但是人要把帶有祭神圣體的神龕和圣母瑪利亞的雕像從舊址移到新的教堂。
這個夢向她表明,她的宗教的某些人為的特征需要更新,但是,其宗教的基本象征——上帝變?yōu)槿?,變?yōu)閭ゴ蟮哪赣H,變?yōu)槭ツ脯斃麃喌南笳鳌獙⑹惯@種變化具有更為永久的生命。
這種類型的夢生動地體現(xiàn)了在個體的意識宗教表征中潛意識所具有的天然旨趣。這種現(xiàn)象提出了一個問題:在當代人的一切宗教性質的夢中是否可能探究出一種總體傾向。榮格博士常常注意到,在我們現(xiàn)代的基督教文化,無論是新教文化還是在天主教文化里可以看到的潛意識表象中,有著一種活躍的潛意識傾向,這種傾向使一種第四組元,那種趨向為女性的、陰暗的、乃至邪惡的組元與我們神性的互為一體的信條融為一體,臻于完善。
其實,在我們宗教表象的領域里,這種第四組元始終存在,不過,它被與神的意象分離開來,并以物質本體(或者物質之主——惡魔)的形式成為神的對手。
光明已變得過于炫目刺眼,黑暗變得過于漆黑,此時此刻,潛意識仿佛渴望將這兩極統(tǒng)一結合為一個整體。毋庸諱言,這是宗教的中心象征,是神性的意象,它是為充分地向著趨于轉化的潛意識傾向展現(xiàn)自身。
一位西藏大寺院的住持曾經(jīng)告訴榮格說,當群體的心理平衡被打破時,或者當一種具體的思想無法被釋義,因為神圣的教義之中沒有含納這一思想而必須去尋求解釋時,西藏給人印象至深的曼達拉便由想象或者指向性的幻想構建。在這些言語中,曼達拉象征的兩種同等重要的基本特征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曼達拉服務于一種維系性目的——也就是說,恢復以往存在的秩序。
然而,它同樣也服務于創(chuàng)造性目的,賦予某種迄今并不存在的事物,某種嶄新的、獨一無二的東西以表征和形式。也許,第二種特征較******種特征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但是,它并非與******種特征相沖突、相矛盾。因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恢復古老秩序的東西同時含納著某種新的創(chuàng)造的因素。在新的秩序中,古老的秩序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復歸。這個過程是一個螺旋形上升的過程,它不斷向上發(fā)展,與此同時它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同一個點上。
一位在新教環(huán)境中長大成人的純真女人畫了一幅畫,它以螺旋形式表現(xiàn)曼達拉。在一個夢中,這位女人接到了繪制神性的命令。爾后(也是在一個夢中),她在一本書上看到了它。關于上帝自身,她所看到的只是他隨風飄蕩的斗篷,展現(xiàn)奇妙無比的光和陰影的帷幔。這一情景與蔚藍色蒼穹中穩(wěn)固不動的旋梯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由于斗篷和旋梯強烈地吸引著她的注意力,做夢人沒能仔細地觀察巖石上的另一人物。當她蘇醒時,她反復回想這些神性人物究竟是誰,突然之間,她意識到他就是“上帝本體”。這使她感到恐懼和震驚,因為這正是她長期以來所感受到的一切。
通常,在基督教藝術里,圣靈被表現(xiàn)為一個火輪或者一只鴿子,但是,在此它卻以旋梯的形態(tài)出現(xiàn)。這是一類新的想法,“教義之中沒有囊括的思想”,它是從潛意識之中自然生現(xiàn)出來的。
圣靈是一種力量,它對于我們宗教的理解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產(chǎn)生著作用,這當然不是一種新的觀念;但是,以旋梯形態(tài)出現(xiàn)的圣靈的象征性表征卻是前所未有的。
接著,這位女人又畫了第二幅畫。這幅畫同樣也是受到夢的啟發(fā)而作,它向人們表現(xiàn),做夢人和她積極的阿尼姆斯一起站在耶路撒冷城之上,這時,撒旦臨降的翅膀將整個城市籠罩在黑暗之中。撤旦的翅膀使做夢人非常清晰地回想起******幅畫中的上帝隨風飄蕩的斗篷,但是,在前一個夢里,觀察者高高在上,像是在蒼穹中的某個地方,看到在她面前的巖石之間可怕駭人地斷裂。上帝斗篷的運動是直達右邊的人物——耶穌基督所在之處的嘗試努力,不過,這種努力并未能獲得成功。在第二幅畫中,觀察者從下面——從人的角度看到了同一幕。從一個較高的角度來看,正在運動著、鋪展著的是上帝的一部分;在此之上升起的旋梯是未來進一步發(fā)展的象征。然而,從我們人類現(xiàn)實的基礎那兒向上看,天空中的同一幕就變成了惡魔黑暗的、神秘可怕的翅膀。
在做夢人的生活中,這兩幅畫變得真實可信,雖然其真實的方式在此與我們并不相關,但是,顯而易見,這兩幅畫同樣也含納著一種超越于個體之上的集體意蘊。它們可能預示基督教半球之上神的黑暗之臨降,但是,這種黑暗卻是一種進一步旋轉的可能性。既然旋梯的軸線并不向上運動,而是向著畫的背景深處移動,那么進一步旋轉所指向的并不是更高的精神高度,也不是下面的物質領域,而是另一維向,它可能是這些神性人物的背景。這意味著,旋轉運動所進入的是潛意識領域。
當諸宗教象征,那些在某些方面與我們已知的象征迥然不同的宗教象征從一個體的潛意識那里浮現(xiàn)出來之時,人們通常害怕,它們會錯誤地更改世人公認的宗教象征,或者使這些象征變得無足輕重。這種恐懼甚至會導致很多人拒絕接納分析心理學和整個潛意識。
假如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這種抗拒行為,我將作出下列評述:
就宗教而言,人類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
******種類型的人,是那些依舊虔誠地相信他們的宗教教義的人,無論這些教義是什么樣的教義。對于這些人來說,宗教象征和教義與他們在自我內心深處所感受到的一切“一拍即合”,這種契合極為圓滿,任何嚴重的懷疑絕無悄然進入這樣契合的機緣。當有關意識的思想觀念與潛意識背景相對而言和諧一致時,這種情況就會出現(xiàn)。這種類型的人能夠絲毫不帶任何偏見地來看待諸嶄新的心理學發(fā)現(xiàn)和事實,他們無須害怕這些新的發(fā)現(xiàn)和事實的出現(xiàn)會導致他們喪失自己的信仰。甚至即使他們的夢會展現(xiàn)某些相對而言是非正統(tǒng)宗教的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也能夠被統(tǒng)攝入他們的總體思想觀念之中。
第二種類型的人由這樣一些人組成,他們完全喪失了自己的信仰,并且用純粹的意識、理性觀念來取代信仰。在這些人看來,深層心理學僅僅意味著一種新近發(fā)現(xiàn)的心靈領域的引進導入,當他們從事這種新的領域的探險,探索他們的夢以檢驗其正確性時,深層心理學不應該給他們帶來任何麻煩。
接著,是第三種類型的人。他們中間的一部分(可能是頭面人物)已不再相信他們的諸宗教傳統(tǒng),但是對于文化傳統(tǒng)的其他部分他們卻依然相信。法國哲學家伏爾泰(Voltaire)是這種類型的人的典型代表。他用理性的論辯(ec rasez l'infame)猛烈地抨擊天主教教會。不過,據(jù)某些報道說,在他臨終的臥榻上,他卻乞求神父給他施行標準的臨終涂油禮。無論這是否屬實,他的頭腦毫無疑問是反宗教的,然而他的諸情感、心緒仿佛依然還是一種正統(tǒng)宗教式的情感心緒。這種類型的人使人聯(lián)想到夾在汽車自動門之間的人;他既不能抽身出來,重回自由的空間,也不能重新進入汽車。當然,這種類型的人的夢也許能夠幫助他們擺脫自身的困境;但是,由于他們不知道自己想什么,需要什么,因此他們常常難于轉向潛意識尋求幫助。從根本的意義上講,嚴肅認真地對待潛意識是一件需要個體勇氣和整合力的事。
那些人的錯綜復雜的境遇,那些身陷兩種心境之間的無人之地中的人的境遇部分是由這樣一種事實造成的:雖然所有的正統(tǒng)宗教教義事實上隸屬于集體意識(弗洛伊德稱其為超自我);但是,在很久之前的某些時刻,它們起源于潛意識。這正是為數(shù)眾多的宗教歷史學家和神學家提出詰難的觀點。他們寧愿相信,過去曾經(jīng)有著某種類型的“啟示”。多年以來,我致力于尋覓證明榮格關于這一問題所做假設的堅實例證;但是,由于絕大多數(shù)儀式年代過于久遠,人無法回溯它們的本源,因此尋找例證并非易事。然而,在我看來,下述的例證仿佛為人提供了最為重要的線索:
那不久前謝世的黑鹿,一位奧加拉拉·蘇族的巫醫(yī),在他的自傳《黑鹿如是說》里告訴我們說,九歲那年,他得了一場大病,在昏迷狀態(tài)中,他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幻象。他看到,四組美麗動人的馬群從世界的四個角落奔馳而來,接著,他端坐在云霧之中,看到了六位祖父,他的部落的先人的幽靈,“整個世界的諸祖先”。為了他的族人,他們給予他六種醫(yī)治象征,并為他指明了諸嶄新的生命之道。
但是,當他十六歲時,每當霹靂風暴降臨時,由于他聽到“霹靂生靈”召喚他“快去”,他就會突然之間患上一種可怕的恐懼癥。霹靂生靈使他回想起在他早年幻象中由奔馳而來的馬造成的震耳欲聾的聲音。一位年逾古稀的巫醫(yī)向他解釋說,他的恐懼癥起源于這樣一種事實;他依然固守自己的幻象。巫醫(yī)說,他應該把自己的幻覺告訴給他的族人。他按照巫醫(yī)的吩咐做了。
后來,他與自己的族人一道以儀式的形式用真馬表現(xiàn)了這種幻覺。在這種儀式表演之后,不僅黑鹿本人,而且還有很多其他的族人都感到無比痛快,感到心曠神怡。一些人甚至病癥全消。黑鹿說道:“在儀式舞蹈之后,甚至就連那些馬好像也變得更為健壯,更為愉快了?!?/H5>
由于過后不久部落就被摧毀了,因此,這種儀式未能得以重現(xiàn)。然而,在此有著與之不同的一例,一種其儀式依然具有生命的一例。一些居住在阿拉斯加(Alaska)柯爾維爾河畔的愛斯基摩部落,以下述的方式向人們解釋了他們的鷹節(jié):
一位年輕的狩獵人射死了一只非同一般的鷹,死去的鷹的美深深地打動了他,他把鷹制成標本,并把它當成自己的偶像來崇拜。他向它供奉祭品以向它表示敬意。一天,在狩獵期間,當他縱深到內地時,兩個動物——人突然之間作為使者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并帶領他到鷹之國。在鷹之國,他聽到了一陣莫名其妙的擂鼓之聲,信使向他解釋說,這是死去的鷹的母親的心跳聲。緊接著,鷹的幽靈以身穿黑衣的女人形象出現(xiàn)在狩獵者面前。為了對她的死去的兒子表示教意,她請求狩獵人在他的族人們中間首倡鷹節(jié)。在鷹人向他示范如何慶祝鷹節(jié)之后,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精疲力竭,重新又回到了他遇到使者的地方。返回家園之后,他向自己的族人傳授如何慶祝盛大的鷹節(jié)——從此以后,他們一直始終如一地慶祝鷹節(jié)。
從這類例子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種儀式或者宗教習慣如何能夠直接起源于由單一個體所體驗到的潛意識啟示。以此為起點,生活在文化群體中的人們發(fā)展他們各種各樣的宗教活動,進而對于整個社會生活產(chǎn)生無比巨大的影響。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們運用語言和行動為原始的材料構形,不斷地重新構形,使之美化,而這樣一來,原始的材料便獲得了日益明確的固定形式。然而,
這種具體化的過程有著一個重大的缺陷。越來越多的人不具備有關原始體驗的個體性知識,他們只能相信其長輩和教師所告訴他們的有關原始體驗的知識。他們不再有直接認識這類事件的真實性的途徑,所以,他們當然不知道在體驗的過程中,人應該如何去感受。
經(jīng)過了無數(shù)個世紀的錘煉,諸宗教傳統(tǒng)才獲得了目前的形式,因此,它們常常拒絕潛意識引發(fā)的進一步創(chuàng)造性變形。有時,神學家們甚至會捍衛(wèi)這些“真正的”宗教象征和象征性教義,使它們免受潛意識心靈中宗教機能的發(fā)現(xiàn)的影響,他們忘記了,他們所維護的價值起源于同一種心靈機能。如果沒有接受神的種種感召啟示,用語言表述它們,用藝術賦予它們形象的人類心靈,那么,沒有任何宗教象征能夠進入我們的人類生命的現(xiàn)實領域。(我們只需想一想預言家和福音傳教士,這一點就一目了然了。)
假如有人提出異議說存在著一種本體的宗教現(xiàn)實,它獨立于人的心靈之外,那么對于這種人,我只能用這一問題來回復他:“如果不是人心在說話,那么是誰在說話呢?”無論我們如何表現(xiàn)自我,我們始終不可能擺脫心靈的存在——因為我們蘊納于心靈之中,它是我們能夠把握現(xiàn)實的唯一媒介。
這樣一來,現(xiàn)代潛意識的發(fā)現(xiàn)便將一扇門永遠關閉上了。正如一些人所偏愛的一樣,它的確排除了那種迷惑人心的觀念:人能夠認識精神存在的本體。同樣,在現(xiàn)代物理學里,一扇門被海森堡(Heisenberg)的“
測不準原理
”關閉掉了,它排除掉了這樣一種虛妄:我們能夠理解絕對的物理現(xiàn)實。然而,潛意識的發(fā)現(xiàn)卻補償了這些可愛的虛幻的損失,它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出一個巨大的、未經(jīng)探索的、嶄新的實感領域。在這一領域里,客觀的科學研究與個體的心靈探索以一種奇特的嶄新方法結合為一體。
然而,正如我在開始時所說的一樣,在新的領域里,要想表述一個人所體驗感受到的整個現(xiàn)實是根本不可能的。大部分體驗感受到的現(xiàn)實都是獨一無二的,人只能運用語言進行部分的表述。在此,一扇排除這樣一種幻想的門也關閉上了,這種幻想是,一個人能夠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并且告訴他什么是正確的。然而,通過發(fā)現(xiàn)潛意識自我的社會機能,在這一新的體驗領域中,人可以找到這類幻想喪失的補償。潛意識自我以一種隱秘的方式發(fā)生著作用,它把歸屬相同的獨立的人們聯(lián)合成為一個整體。
這樣,發(fā)生在心靈現(xiàn)實中的諸事件便取代了知識界的無謂閑談。因此,對于個體來說,以上所概述的方式慎重地進入自性化的過程,意味著一種全新的與以往迥然不同的對待生命的動向。對于科學家,它同樣也意味著一種嶄新的與以往截然相反的、研究外部現(xiàn)實的途徑。我們無法預示,在人類知識的領域以及人類的社會生活之中,它將以何種方式發(fā)生作用。然而,在我看來,仿佛可以肯定,榮格關于自性化過程的發(fā)現(xiàn)是這樣一種事實:未來的人們若希望避免陷入呆滯的、乃至回歸的觀念的窠臼之中,他們就應該認真看待這一發(fā)現(xiàn)。
總頁數(shù):
1
第 1 頁
上一篇:
一個抑郁喜劇演員的自白:真正的抑郁是當你一切都好的時候依然悲傷
下一篇:
“聽說你是心理咨詢師?你猜我現(xiàn)在在想什么?”
【刷新頁面】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
返回
】
服務電話:0518-85603105,15312133705
郵 箱: 529357153@qq.com
公司地址:江蘇省連云港市通灌北路(******人民醫(yī)院向北20米路西)東新綠苑A5-405、406室
版權所有©連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詢中心 |
信通網(wǎng)絡
-
連云港網(wǎng)絡公司
技術支持
網(wǎng)站管理
同盟站點:
連云港心理咨詢
連云港心理
連云港心理咨詢
連云港心理
連云港心理咨詢
連云港心理
蘇公網(wǎng)安備 320705020102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