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小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了厭惡情緒,也就是厭學癥。有的孩子聽到上學、作業(yè)、考試、分數(shù)、排名就立即回避,甚至還感覺“惡心”,有的學生因為厭學還與家長的關(guān)系比較緊張。下面就讓我們來做個小學生心理咨詢吧。
逾四成的小學生有厭學傾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調(diào)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厭學主要是因為家長的不當教育和無意的行為所致。她稱,現(xiàn)在相當一部分中國家庭形成了這樣的慣例:全家以孩子的學習為中心,媽媽天天嘮叨學習,爸爸虎著臉訓孩子,“學習去”、“不許看電視”、“考試考多少分”、“排名多少”……這些話時常掛在這四成厭學孩子家長的嘴邊。有的家長為此帶孩子進行了小學生心理咨詢。
“孩子小時候都渴望與家長交流,開心的、不開心的話到了嘴邊,卻總被家長詢問學習的話,給擋了回去?!彪m然家長這樣做是無意的,但這種無意卻令孩子漸漸反感學習。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嘴越閉越牢,心門也關(guān)上了,許多高中生家長一天中只能聽到孩子說三句話:“我走了”、“我回了”、“我吃了啊”。到那時,家長的教育會變得更被動。
甘肅省會寧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同時也是著名的“狀元縣”。這些會讀書的孩子的父母,學歷都很低,有的一輩子都沒見過火車,但他們在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方面,還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的,他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對孩子說,你想去蘭州嗎?你想去看北京天安門嗎?那就好好學習吧,將來才有機會出去看看。這種沒有嘮叨和訓斥的教育,反而能讓孩子們加倍努力。
為什么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學習成績好,而且對學習還有濃厚的興趣呢?小學生心理咨詢專家稱:主要還是學習方法到位,還有家長的教育方法也很對路,雖然簡單的幾句話就會引起孩子對學習的樂趣,督促他們加倍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