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錄節(jié)目,遇到了一個氣急敗壞的母親,她一見到我,便說:“張老師,你說我這兒子到底是怎么了?”我微笑地看著她,她繼續(xù)說道:“孩子已經上初中了,就是不愛跟我講話,整天跑出去玩。我說:‘你不準出去!’他理都不理我,甩門就走了。每次都這樣,簡直氣死我了,還總嫌我煩,說我喜歡管他。你說我是他媽,能不管嗎,學壞了找誰去呀!”相信很多父母親都有過類似的困擾,與孩子溝通,父母親說話時的語氣其實十分重要。懂得親子溝通的父母親會遵守一個原則:當顧問,不當領導。
如果父母開口就是下命令———
“你應該……”(你應該用功學習、你應該收拾房間)
“你不能……”(你不能出去玩、你不能變發(fā)型)
就說明父母自視是孩子的領導,當領導說話,孩子只能接旨服從。而孩子們都渴望被當成大人,受到尊重時才能與父母理性溝通。因此,“領導”型父母在親子溝通上常會吃閉門羹。
換一種語氣就會有效多了:
“我建議你可以考慮……”(我建議你找個時間收拾房間)
“我提醒你,……可能有……壞處。”(老媽提醒你,剪那個發(fā)型可能會讓老師有意見)
這樣如顧問般的開口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受到尊重,同時也能表達父母的關心之意,一舉兩得。怎樣講話才能不讓孩子有被訓斥的感受,同時又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呢,不妨可以嘗試將“你不準出去”,換成“老媽提醒你,總出去玩可能會影響到功課?!焙⒆勇犉饋硪苍S就沒那么反感了。因此,聰明的父母要做顧問,而不是做領導,才能貼近孩子的內心。
練一練
說了這么多,你是否已經明白了在與孩子的溝通上,該如何做到“當顧問不當領導”的交談模式?還是做幾個小練習來檢驗一下吧!
(1)讀初中的兒子突然跑回來對你說:“老媽,我要買雙新球鞋?!?/P>
領導型家長可能會說:“舊的還能穿,不準買!”
而顧問型家長則會說:“老媽覺得太快‘移情別戀’不好,建議你先把舊鞋盡其用后再買新鞋吧?!?/P>
(2)下午是女兒的鋼琴課,可她卻突然說:“我今天不想去彈琴了!”
領導型家長可能會說:“不行!一定要去!”
而顧問型家長則會說:“是對彈琴厭煩了嗎?為什么突然想放鋼琴老師的鴿子?建議你今天先上完課,我們再來想想辦法好不好?”
(3)本來說好了孩子寒假全家一起去杭州旅行,可臨要出發(fā)時,孩子卻說:“媽媽,我不想去杭州,我們去海南吧?”
領導型家長可能會說:“不可以!已經定好了的事,不可以改!”
而顧問型家長則會說:“你要考慮這樣的話,全家人都要因你而改變機會,更糟糕的可能是我們既因票務緊張而去不了海南,同時又浪費了杭州的車票。我建議我們照計劃旅行,下次再去海南,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