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自認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長認為,挫折教育就是批評、罰站、不給吃飯,與孩子對著干,讓孩子服輸?shù)取S械募议L認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為家庭溺愛造成的,所以,只要讓他們吃點兒苦就能解決問題。像桑桑的媽媽認為的那樣,孩子不吃飯,只要餓他一頓,就能讓孩子乖乖地吃飯??蓡栴}不是那樣簡單,現(xiàn)在的孩子摸透了家長的心,只要自己不吃飯,即使媽媽不管,爸爸會心疼;有時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齊上陣。所以,這種強行措施不僅很難生效,往往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挫折教育應該是抗挫折教育:使孩子有勇氣敢于面對困難,有機智應付困境和有能力解決難題。挫折教育要根據(jù)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教育,決不是苛刻的批評、大聲的謾罵和嚴厲的責打或者與孩子對著干。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要激勵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對做的事情有堅定的信心。在日常生活中,
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自己的事自己做。像自己穿衣、刷牙、洗臉、吃飯、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小房間等等,孩子能夠力所能及的事盡量讓孩子自己去做。“我們孩子的房間整理得多漂亮!”媽媽的這句話激勵孩子會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別小看這些零碎的小事,孩子就是在親自動手中學會了自理,增強了自信心。但有些父母,凡事親自過問,一切包辦,結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差,自信心軟弱。
2、要鍛煉孩子的頑強毅力,使他們敢于面對困難。一提到要磨練孩子的意志,有的家長就認為要帶孩子搏擊大海,勇攀高峰。有條件當然可以這么做,其實足不出戶同樣可以訓練孩子的吃苦精神。比如說,幼兒剛學走路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跨步,并向前挪動,即使孩子摔倒了,父母把他扶起來讓他繼續(xù)走,通過反復訓練,孩子很快就能自己行走。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意志比較堅強。如果孩子看到大人一緊張,就不敢再邁步了,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就可能意志薄弱,遇到困難時會一籌莫展。
3、要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克服孩子害羞膽怯的心理。父母要有意識地領孩子到公共場所與其他孩子一起游玩。開始交往時,孩子會感到不好意思,怕與別的孩子接觸。大人要鼓勵孩子參與其中,開始******能找到熟人的孩子,或者大人與另一個孩子的父母攀談起來,讓孩子從心里感覺他們的父母之間的關系是朋友關系,從而減輕孩子心理上的壓力。另一方面是當孩子不懂玩伴的游戲規(guī)則而發(fā)生交往困難時,父母要及時幫助孩子。但有的父母會對孩子說“不會玩就別玩”,這是孩子交往挫折中最可怕的挫折,一定會影響孩子終身的社交能力。
4、要培養(yǎng)孩子的適應能力,無論什么處境都能生存。
父母有責任訓練孩子的生存適應能力。孩子吃飯?zhí)羰呈峭ú?,究其根源,都是父母寵壞的。大人為孩子提供的五花八門的補食早已吃壞了孩子的胃口,然后還埋怨孩子不吃飯,不吃蔬菜。一方面父母可以講故事(小動物的故事******)來開導孩子吃東西不能挑食,另一方面還可以領孩子到山村去體會那里孩子的生活,或者帶孩子到野外郊游,盡量帶一些普通食物,在餓了的時候,孩子就會吃了。使孩子懂得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一般食物也可以充饑,更可以讓人生存下來。訓練有素的孩子比只知道享受的孩子的適應能力強,長大之后,遇到同樣困難時,一個會成為英雄,另一個可能會跳樓自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