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治療
家庭心理治療顧名思義是針對“家庭”對象而施行的—種心理治療,與以“個人”為對象的個人心理治療不同。家庭治療的特色是把焦點放在家庭各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上,不大注重各個成員的內在心理結構。家庭治療的主要出發(fā)點,乃是把家庭看成為一個群體,需以組織結構、交流、扮演角色、聯(lián)盟與關系等觀點來了解。在一個家庭里,任何成員所表現的行為,都受其他成員的影響,個人的行為也影響著其他成員。這種緊密相關的連鎖反應,可導致許多所謂病態(tài)的家庭現象,而一個人的病態(tài)行為也常因配合其他成員的心理需要而被維持?;谶@種觀點,要改變病態(tài)的現象或行為不能單從治療個人成員著手,而應以整個家庭作為治療對象。
家庭治療的目標是協(xié)助一個家庭消除異?;虿B(tài)的情況,以便能執(zhí)行健康的家庭功能。所謂健康的家庭應有健全的“家庭結構”,適當的領導、組織與權威分配,沒有散漫或獨權的現象,員之間的角色清楚且適當,沒有特別的聯(lián)盟關系,有良好的交流,成員之間有情感,相互提供情感支持,能團結一致應付困難,對內有共同之“家庭認同感”,對外有適當的“家庭界線”。
由于現代社會里的家庭結構、夫妻與親子關系都在面臨劇變,家庭關系深受不穩(wěn)定的威脅,家庭治療特別有其需要。
家庭心理治療的適宜對象:
(1)如果家庭中生病的是小孩,則需家庭治療,以了解真正的問題出在哪里。因為小孩的癥狀往往反映家庭的互動。
(2)當一個人的防衛(wèi)心太強導致治療者無法突破時,家庭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3)有些人對于一對一的個別治療模式感到害怕,怕個別方式表示其得了重病,甚至害怕被操縱。
(4)某些情況下,有些人對于自己的性別認同感到困惑,害怕對治療者會產生同性或異性戀的沖動而不安。 一個人在生活中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經驗常覺得被傷害,則家庭治療模式比較合適,因為親密的感覺不會太逼近,可以在其能夠控制的情況下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調整及學習。
(5)屬于沖動型性格的人通常不愿意接受個別治療,因為很難維持與人一對一或在團體中的關系。 因此家庭治療以其熟悉和賴以生存的家庭體系為問題中心,使其愿意接受治療。
( 6)家庭治療常對孩子過分被溺愛的家庭有效果。
(7)如果家庭成員失去控制,沒有人愿意負起帶頭作用,這時家庭治療者可以暫時擔當這項角色,減低家庭的焦慮。
(8)有些家庭系統(tǒng)與互動建立起代罪羔羊,將家中所有問題認定均因此人而起,要是沒有他,家庭會平和許多。 家庭治療把全家人集合起來,讓成員知道因為每個人的互動導致家庭形成這種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