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網-沈陽晚報
好不容易轉發(fā)了6條,可沒承想緊接著又收到了8條,這豈不是得再轉發(fā)48條?7月14日,一條結尾是“刪除或不發(fā),一年都不順”的詛咒短信把市民孫先生整的挺郁悶。記者了解到,隨著人手一機時代的到來,這類帶詛咒言語的短信正在沈城病毒式傳播,為了避免詛咒,大多數市民硬著頭皮轉發(fā)再轉發(fā)。
不轉發(fā)短信就遭詛咒
當天上午,剛準備出門的孫先生,手機響了起來,拿起來一看是同學發(fā)來的短信,看著前半段他還沒什么,越往后看越不對,既氣憤又無奈?!岸绦藕竺孢€打上一句,‘你要傳給六個朋友,四天后一定有好運來,如刪除或不發(fā),一年都不順,發(fā)吧!滿靈’”孫先生告訴記者,這種事情他也不是******次遇到,每當碰到過節(jié),總會收到一兩條,可讓他沒想到,現在沒過節(jié),這種短信竟也出來鬧騰了。
無奈之下,孫先生硬著頭皮轉發(fā)了6條,可讓他哭笑不得的是,半小時后,他竟然接二連三地又接到了8條詛咒短信。
記者調查發(fā)現,像孫先生這樣轉發(fā)短信的人,都是害怕災禍降臨在自己或家人身上。因為詛咒短信往往是利用了人們的孝心和親情,簡單地說就是一種“親情訛詐”。而有些人比較迷信,收到詛咒短信后,沒有清楚地認識到傳播帶來的危害,就盲目轉發(fā),造成了詛咒短信的持續(xù)傳播。
隨后,記者隨機采訪了20名市民,大家均表示收到過類似的短信。在沈陽某事業(yè)單位上班的宋女士稱,自己經常收到這種短信,她收到的最可怕的“詛咒”短信是在母親節(jié)期間。宋女士表示,接到短信時心里很不舒服,不發(fā)對不起媽媽,發(fā)又對不起收到短信的朋友,總之內心很矛盾。她還一度懷疑,這可能是某些運營商利用消費者對父母的孝心,以此賺取短信費的手段。后來,她把這條短信的詛咒內容刪除一部分后,才轉發(fā)給了朋友。
熟人間傳播發(fā)起于網絡
記者了解到,詛咒短信內容由“祝福+詛咒”構成,前一半是溫情祝福,后一半則是詛咒。詛咒部分要求將此短信轉發(fā)給數人,若不轉發(fā),收信人及家人就會遭遇厄運。
那么,詛咒短信到底從何而來?記者多方采訪后得到一個結論:詛咒短信是從網絡上演變而來的。近幾年來,網絡論壇紅火,不少網友發(fā)帖,其中有一些帖主為了讓自己的帖子頂起來,增加人氣,就在帖子后面加上一句“如不回帖將受詛咒”之類的話。這些早期在網絡上出現的詛咒話語,與詛咒短信如出一轍。
那么又是誰在發(fā)詛咒短信?其中是不是有利可圖?當天,記者就此咨詢了沈陽移動客戶服務中心,客服人員表示,這種短信大多是在熟人間傳播,且都是正常收費,運營商并不能從中牟利,收費和普通短信一樣。同時,提醒消費者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這種短信息。
置之不理方為上策
“面對這類短信大可一笑了之、一刪了之,收到詛咒短信不迷信、不轉發(fā),自然就會切斷其繼續(xù)傳播的鏈條?!边|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認為,詛咒短信對于短信接收者是一種心理侵犯,接收者收到后通常會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tài)去轉發(fā)給他人,實際上這是將一種不安全行為轉嫁給他人,屬于不道德的行為。張思寧表示,對于這種短信,市民們只要置之不理,自然就不會繼續(xù)傳播了。
對于這類詛咒短信,相關運營商也表示,發(fā)送這類短信是自由的私人行為,電信部門暫時沒有辦法屏蔽詛咒短信,也很難找到詛咒短信的源頭,大家收到這種短信可不予理會,******也不要轉發(fā)。
律師李利威表示,手機短信需要道德約束,更需要法律的制約。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guī)定,多次發(fā)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可以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傊?,迷信止于智者。希望市民們發(fā)短信給自己的親人、伙伴時,要帶去祝福,不要發(fā)迷信、詛咒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