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恐懼癥患者幾乎都曾有過不正當?shù)男陨钍?,又對性病知識一知半解,發(fā)現(xiàn)自身的部分癥狀與書本上所說的癥狀相符合,便確認自己患了性病。本文通過一個案例做具體分析。 案例回放:不安全的安全套 性病恐懼癥患者田祥,男,42歲,多次向心理醫(yī)生咨詢仍未能消除擔心和恐懼。 癥狀描述:自從找過小姐后,雖然戴了套,可他覺得一點也不安全,總感覺身上有些不對勁,老是擔心自己患上了性病。醫(yī)生給他做詳細地檢查后沒有發(fā)現(xiàn)性病的體征。后來,又發(fā)高燒,懷疑自己患上了艾滋病。醫(yī)生又對他進行了HIV檢測,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蛇€是不放心,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人瘦了十多公斤。后來又跑去書店,看到有關性病的書就買,不相信醫(yī)生,只相信自己,自己研究性病去了。此后的日子里,田祥一直生活在自我折磨苦海里,朝氣全無,人漸憔悴了,轉眼三十出頭,可他連對象也不敢談,談對象就得結婚性交,性交就有可能傳染性病,他認為這年頭沒有女人是可靠的。他的病越來越重了! 案例分析:心病還需心藥醫(yī) 弗洛伊德認為,5歲以前所受不良刺激的質與量尤為重要,成年人的不良刺激可以是醫(yī)生言語不慎、看醫(yī)書斷章取義以及他人和自我不良暗示等。不良刺激達到一定的閥限值時,就會導致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案例中田祥的情況正是如此,在不斷的自我暗示的作用下,掉進了性病恐懼的怪圈而不能自拔。 性病恐懼造成的后果遠比性病本身嚴重得多。心病還需心藥醫(yī),性病恐懼癥的治療除對有生殖系統(tǒng)炎癥的患者進行對癥處理外,還應對所有患者進行有關性病知識的介紹,耐心地給予解釋、教育和心理疏導,使他們消除顧慮。通常采用的有行為治療法、輔助治療法。心理治療的目的是使患者認識和領悟到恐懼的實質,引導患者摒棄幼兒思考方式,用成人思維去認識、思考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性病恐懼癥患者才能早日擺脫苦海。 毋庸置疑,田祥患上了“性病恐懼癥”。性病恐懼是恐怖癥的特殊類型,表現(xiàn)為對性病癥狀和性病引起的后果的焦慮和恐懼,堅信自己已染病。雖經(jīng)醫(yī)學檢查得出否性的結論,但患者仍無法消除恐懼和焦慮。性病涉及生理、心理和倫問題,性病恐懼癥并不少見,且表現(xiàn)形式也多種多樣。有的已經(jīng)痊愈仍不放心繼續(xù)濫用藥物,有的羞于求醫(yī)暗自查書、對號入座,有的自我隔離、杜絕性生活。 恐懼、焦慮、疑病的本質是內心不安全感的表現(xiàn),這種不安全感源于幼年期與母親的分離性焦慮,長大以后內心深處的恐懼和不安全感仍滯留于潛意識中,雖然自己不能感知,但這種感覺仍在不時地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為。成年以后是否表現(xiàn)出癥狀,與潛意識中儲存的不良刺激的質與量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