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癥
患者一般情況:謝某,三十四歲,已婚,高中文化,工人。 家屬介紹情況:患者于2000年3月首次不潔性交即感染淋病,后又傳染家人。經積極治療很快痊愈,數月內在數家醫(yī)院檢驗均顯陰性結果。但患者不相信治療結論,認定醫(yī)生都在欺騙自己,自己的陽萎癥狀是疾病未愈的表現,并影射家人亦未痊愈,有強烈自責情緒,對治愈完全喪失信心?;颊邩O度懼怕接受化驗結果,曾在某次取檢驗單前上吊自殺,因繩子不夠結實及有人及時趕到而未遂。因擔心別人嘲笑自己,患者每遇熟人即表現極度恐慌,手腳發(fā)顫,因而無法與人正常交往及工作。因行為反常,患者于今年7月被家人強制送入精神病院治療,3個多月后情緒略為好轉出院。但患者一接觸工作環(huán)境恐怖癥狀立即復發(fā),且愈加強烈,有購買毒藥等危險行為?;颊咴硎咀约核紴椴恢沃Y,活著已沒有價值,死去又連累家人痛苦,不如大家一起死,此情況引起家屬警覺,為防止意外,安排患者寄居于一熱心朋友家,并積極為其尋求心理治療。 檢查:無精神病家族史,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性格內向、敏感,有理解能力,有真實意思表達,情緒低落,表情、動作木僵,失眠。 診斷:疑病癥合并抑郁癥、社交恐怖癥。 治療:******次治療在患者住處進行,由于患者態(tài)度消極,心理導師對其實施行反饋,在其家人的配合下,強迫患者進行俯臥撐、舉啞鈴等重體力活動,以調動其情緒。動員其妻與他交流,使其感受******的人對自己的理解和期望。安排其4歲的兒子與其游戲,激發(fā)患者感受活著的情趣。經過兩天治療,患者逐漸對環(huán)境有正常的情緒反映,如出現帶掩飾的微笑。第二次治療,首先使用ABC療法(認知治療),使患者認識到自己的不良情緒并非由身體疾病引起,而是由自己對疾病的錯誤認識造成的。借助一些實例,心理導師逐漸讓患者認識到自己選擇死亡是“不可取的”(患者原話)。針對患者的抑郁癥狀,繼續(xù)使用行為反饋療法,如訓練武術動作、滑稽表演、呼喊等,經過幾個小時治療,患者的情緒有很大改善。針對社交恐怖癥狀,使用系統(tǒng)脫敏療法和互換角色扮演訓練,改善其社交適應。在其癥狀反復時,曾使用咒罵療法,以非常嚴厲的口氣譴責其“墮落”,激發(fā)其自尊心和意志力。經過以上治療,患者的情緒已恢復至完全正常,能與人談笑風生、正常工作,不借助安眠藥也能入眠,家人放心接其回家居住。 結論:完全痊愈。 名詞解釋:疑病性神經癥(疑病癥) 本癥的臨床表現是持久地擔心或相信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軀體疾病?;颊咴V述軀體癥狀,反復就醫(yī)。各種醫(yī)學檢查陰性和醫(yī)生的解釋都不能打消患者的疑慮,常伴發(fā)焦慮或抑郁。這種牢固的疑病觀念雖缺乏充分科學根據,但不是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