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人妻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深夜福利_国产高清无码97在线_国产视频久久无码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連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詢中心!
異常心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異常心理
門多薩的心理分析,探討馬尼拉人質案的心理謎團
新聞來源:    點擊數:1290    更新時間:2010-11-6    收藏此頁

       馬尼拉劫持香港人質事件轟動國內外,香港的新聞節(jié)目連續(xù)幾個晚上都用了大量的篇幅報道有關劫持人質事件的新聞,與香港唇齒相依的珠三角也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人們紛紛譴責菲律賓警方的無能,但是對槍手門多薩的報道與分析卻極少,綁架人質,殺害人質的全過程我們都通過電視直播看到了,一位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學知識去分析門多薩的心理,并試圖解答里面的重重謎團。

劍走偏鋒,只為轉嫁內心的無力感

門多薩是一個對“善”有著執(zhí)著追求的人,據媒體報道,在一次事件中,他在輕而易舉就能夠得到的970萬元贓款與“善”之間的權衡中,選擇了后者,為此他得到了菲律賓“十佳警察”的稱號,在這樣一種對“善”的執(zhí)著的動力之下,他一步一步地走到了高級督察的位置,而他身邊很多的人也反映,門多薩是個好人。

每個硬幣都是兩面的,執(zhí)著追求“善”的另一面是極端排斥“惡”,在這里面有兩種人,有的人是真正執(zhí)著地追求“善”,這種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是一個屠夫,他容不得身邊惡的出現(xiàn),而有的人則是追求“善”的名聲,門多薩顯然屬于后者,菲律賓的貪污腐敗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他在警察的隊伍里和貪污腐化的警察劃清界限,不和他們同流合污,但是卻對與他共事的所謂貪污腐化的警察,整套官僚系統(tǒng)沒有什么攻擊的行為,或者以他高級督察的位置去改變一些的現(xiàn)狀,這對于已經是高級警官的他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但是他沒有,乃至,在最后的時刻,他對特種部隊的攻擊也是微乎其微,本來他有這個機會的,但是他也沒有,為什么?因為他需要那些貪污腐化的警察,用他們的“惡”來彰顯自己的“善”,由此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善”的名聲。

極端追求“善”的名聲的人,會極端地排斥“惡”的名聲,當門多薩被以“受賄罪”停職的時候,他一直以來生存的邏輯徹底崩潰了,本來追求“善”是他生存的邏輯,這個邏輯也為他帶來了生計,榮譽與地位,但是因為被控“受賄罪”,他的薪水沒有了,他“好警察”的榮譽沒有了,他也被停職了,不再是高級督察了,他想擺脫這個污點,但是無論他怎么擺脫,現(xiàn)實情況是“惡”的名聲追隨著他,無法擺脫,但這個揮之不去的“惡”的名聲顛覆了他的生存邏輯,他生活所依賴的唯一根草沒有了,這讓他感覺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太重了,他不能承受,他要把這種無力感轉嫁出去,承受者是誰呢?菲律賓警方,或者更進一步說是整個菲律賓社會。

門多薩在警察系統(tǒng)里面工作了幾十年,位至高級督察,他是知道菲律賓警方的無能的,他要做的就是設一個局,讓菲律賓警方陷進去,讓菲律賓警方,乃至整個菲律賓社會都感到一種無能感。有了這個對門多薩的心理解釋,門多薩的行為我們就不難理解了,里面的疑點也不再是疑點了。

簡單要求,暴露內心秘密

門多薩劫持旅游巴,提的卻是一個“簡單”要求——復職,很多人覺得他要求復職,那太簡單了,這個要求比起那些要上千萬上億贖金,比起那些提政治要求的綁架者來說,他的要求簡單得過分了,警方先答應他,問題就解決了。其實,這真的是一個“簡單”的要求嗎?要贖金,無論多大,尚可籌集;提政治要求,無論多難,尚可實現(xiàn),但是他要復職,這可能嗎?菲律賓警方不答應他,那是跟他講真話,倘若答應他,對于一個三歲的小孩來說,他也知道只是騙他,一時的緩兵之計,當他開始綁架人質時,復職對于他來說已經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了,更何況是門多薩。據被釋放的人質說,門多薩早上非常冷靜,這樣一種冷靜的狀態(tài),難道他想不到他的要求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嗎?一個簡單卻不可能實現(xiàn)的要求暴露了他內心的秘密,他的目的不是通過綁架去得到什么,他另有企圖,可惜菲律賓警方沒有想到這點,他們居然很認真地跟他談,另外有人提到,他的要求還有錢,警方給了他錢,也只不過是一時的緩兵之計,其實這也和復職一樣,不可能實現(xiàn)的簡單要求。
這個“簡單”的要求,讓菲律賓警方覺得問題是容易解決的,畢竟他提的僅僅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要求,因此菲律賓警方松懈下來了,因為缺少訓練的菲律賓警方覺得既然可以和平解決,又何必尋求武力呢?于是他們和他談了十個小時,在這樣一個“簡單”要求的幌子之下,再加上他冷靜,甚至還帶著友善的狀態(tài),為他贏來了前面的安全,同時他也轉嫁了自己的無力感,這幫笨警察被我騙了,另一方面,又維護了自己一直很在乎的“善”的名聲,我是被迫的,提這么一個簡單的要求,你們竟然和我談不攏,所以我才開槍殺人,這不是我的錯,這是那幫笨警察的錯,他的無力感得到了轉嫁。而且這個“簡單”的要求,成功地拖延了時間,讓旅游巴外聚集了大量的國內外媒體,媒體的關注,讓菲律賓警方的無能得到了大大的放大,這正是他所希望的。

本地人質與笨拙警察毫無損傷,并非巧合

門多薩從劫持人質開始就準備殺人了,他不能殺本地人,因為如果殺了本地人,無論情況如何,好歹菲律賓方面也有損傷,輿論對菲律賓方面給予同情,他不能夠讓這個實現(xiàn),他要徹底地把菲律賓推到風口浪尖上,所以他把馬尼拉籍的人質都放了;他不能殺警察,同樣的道理,無論情況如何,好歹菲律賓警方為了救人質,英勇殉職,輿論對菲律賓方面的詰難也沒有現(xiàn)在的激烈,他不能夠讓這個實現(xiàn),所以盡管他有很多次機會去殺警察,但是他沒有,他要做的是徹徹底底地轉嫁這種無力感。有的人覺得,如果他殺本地人,他殺警察,豈不是更能轉嫁自己的無力感嗎?不是的,他的無力感是因為他那個揮之不去的“惡”名聲,他要轉嫁的給菲律賓警方,乃至菲律賓社會的是這個“惡”名聲。

早上是“天使”,晚上是“魔鬼”,絕不是情緒失控

門多薩早上的時候很冷靜,情緒非常穩(wěn)定,入夜了,情緒非常不穩(wěn)定,其實,這也許都是裝出來的,或者說,是他潛意識促使他裝出來的。上車的時候,他表現(xiàn)友善,據釋放的人質說,他應該是一個仁慈的人,并且他對女領隊說,我不會傷害你們,但是入夜以后,根據死里逃生的人質回憶,他把男領隊扣在車門外威脅警察,冷不防地就把男領隊殺害了,隨后他一邊走一邊左一個右一個地對著人質的腦袋開槍,分明就是想至人質于死地,當團友們試圖反抗時,他機緊地退后了一步,繼續(xù)開槍,如果是情緒失控了的話,是不會這么冷靜地一邊走一邊開槍的,最恐怖的不是那些情緒失控,亂槍掃射的人,而是對著已經跟他相處了幾個小時,無辜的人質一槍一槍地對著腦袋射擊,是何等歹毒的人才會作出如此行為,他要通過這么殘忍的方式去顯現(xiàn)自己的權力感,去襯托菲律賓警方的無能,在兩百多個菲律賓警察的包圍之下,他一槍一槍地把人質殺死,是何等的權力快感。Psytopic.com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他不是在追求好的名聲嗎?這樣下來,他那個好的名聲就徹底地沒了,在他把男領隊殺死了以后,一種權力的快感令他非常的滿足,那種權力的快感令他變得嗜血,他覺得他要把人質殺干凈,如果人質殺干凈了,那么有誰知道車里面發(fā)生的事情呢?即使菲律賓警方知道了,那又如何呢?菲律賓警方會說出來嗎?那樣只會讓人們感覺菲律賓的警方更加的無能。那么這一切為什么發(fā)生在警察逮捕他的弟弟之后呢?其實,無論警察會不會逮捕他的弟弟,他的殺人之心早就有了,他不是因為警察抓捕了他的弟弟,他就情緒失控,其實他一直都是很冷靜,他在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很多次,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兇手并不是真的想殺人,因為形勢所迫,他才殺人,但是從他釋放本地人,釋放老弱者,我就隱隱約約地感受到,留下的就是他確定要殺的人,而他狠毒地殺了幾個人質以后,從始到終,他都沒有要殺警察的意思,盡管他有很多這樣的機會,我就覺得兇手一直都是冷靜的,警察逮捕他的弟弟,僅僅是他發(fā)起行動的一個借口,并且這個借口是,警察逮捕了我的弟弟,我必須保證我的弟弟不被逮捕,否則,我就要開槍,警察不逮捕他的弟弟,這可能嗎?這不是又在玩之間那個簡單而不可能實現(xiàn)的要求的游戲嗎?但是另一方面,警察逮捕他的弟弟,也勾起了他的無力感,讓他很急切地要把這種無力感投射出去,如何投射?通過殺人。其實從他提出了他自己也知道是根本就無法實現(xiàn)的條件,卻裝作很認真地,很執(zhí)著地為這個條件而努力,就知道這個人很會裝。

最后關頭,死里逃生,司機其實是他的同謀

在最后的關頭,司機逃了出來,并且告訴警方,人質全部都遇害了,這是警方后來糟糕行動的基礎。司機與門多薩應該是同謀,前面已經說過了,兇徒一直都很冷靜,他是有計劃的,那座康泰的旅游巴應該是他一早就認為要綁架的,倘若門多薩隨性而至,看見了哪輛就綁架哪輛,那么這不符合他的性格,因為他要萬無一失地投射自己的無力感,他總得知道他綁架那輛車的資料,而司機就是那輛車資料的提供者,并且他幫助門多薩的行動,成功地擾亂警方,讓警方在人質都已經全死的情況下,實施了那糟糕的行動,門多薩是一個及其聰明的人,他成功地演了一場戲,把菲律賓警方耍的團團轉。

轉變攻擊對象是他童年形成的內在關系模式

其實,他苦難的制造者是菲律賓警方,乃至菲律賓政府,門多薩本來應該攻擊他“苦難”的制造者——菲律賓警方,乃至菲律賓政府,但是他沒有,他所傷害的的是人質,他通過傷害人質的方式,發(fā)泄自己的憤怒,讓菲律賓警方,乃至菲律賓政府感到不滿。這是否是他的關系模式?在他的童年生活中,他有一個傷害他的父親,但是父親太強大了,他不能對他抗爭,于是他轉而破壞父親最關心的事情,從而讓父親感到無力。其實每個人的關系模式很大程度上都是童年形成的,像門多薩如此偏激的行為,里面一定蘊含著一個很深的關系模式,如此深的關系模式,是在童年形成的。

總頁數:1  第  1    頁 
上一篇:孤獨癥,一人一個世界   下一篇:窺陰癥
【刷新頁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返回
服務電話:0518-85603105,15312133705 郵  箱: 529357153@qq.com
公司地址:江蘇省連云港市通灌北路(******人民醫(yī)院向北20米路西)東新綠苑A5-405、406室
版權所有©連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詢中心  |信通網絡- 連云港網絡公司 技術支持  網站管理
同盟站點:連云港心理咨詢 連云港心理  連云港心理咨詢 連云港心理 連云港心理咨詢 連云港心理

蘇公網安備 320705020102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