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的“尊老敬老”,通常都會很明顯地體現(xiàn)在稱呼上。如“老先生”、“老人家”等冠以“老”字頭的叫法,就讓人由生一種尊重之感。但隨著人際交往范圍的擴(kuò)大,把人往老字輩上“架”,以示尊重的傳統(tǒng)正在悄悄轉(zhuǎn)變。
年屆五十的梁先生,就曾感受了一把因稱呼引發(fā)的郁悶。那年春節(jié),同事帶著孩子來拜年,1歲多的小朋友張口就親切地叫了聲“爺爺”,梁先生一聽,心里犯起了嘀咕:“我有那么老嗎?”于是趕緊糾正孩子,“要叫舅舅?!焙⒆訚M口答應(yīng),可誰知,臨走前仍是脆生生地道了句:“爺爺,再見!”梁先生為此著實(shí)郁悶了很久。
其實(shí),與梁先生一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shù)。我老爸就很有意思。因?yàn)槊嫦啾容^老,經(jīng)常有年輕人叫他“老人家”、“大爺”,每到這時(shí),他就會自動(dòng)屏蔽這些稱呼,不愛搭理;若是碰到人家喊他“老哥”,他就會迅速答應(yīng)。對面樓上的張大媽,也時(shí)常糾正小孩子給她的“奶奶”稱呼,一定要讓他們改叫“阿姨”。
要我看,這還真是個(gè)好事。你看國外很多老人,盡管白發(fā)蒼蒼,甚至步履蹣跚,心態(tài)卻仍然年輕,對新事物的接受度也比較高。這或者就有稱呼上的原因,因?yàn)樗麄儗δ行跃Q“某某先生”,對女士都叫“某某女士”,就是在家里,小輩也可以直呼其名或昵稱。
把人叫年輕,就像給老人灌輸“您還年輕”的概念,久了,老人會更注重保養(yǎng),心態(tài)也變得年輕。從今天開始,年輕人不妨試著換個(gè)稱呼,把老人叫年輕點(diǎn);老人也不妨放下長輩的架子,試試跟“小朋友們”稱兄道弟,感受一下別樣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