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殺事件頻頻上演,主角有不少“職場人士”,有些更是位高權重的領導,這再度引起了大眾對職場壓力的關注。究竟壓力大到何種程度會令人輕生?職位越高是不是心理問題越嚴重?哪些行業(yè)或人群要特別關注“情緒炸彈”?各種猜測很多,廣州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心理科主任龔梅恩卻表示,因工作辛苦導致自殺案例比較少見,還是應該從心理和身體的疾病和看問題的方式上找原因。他認為,預防自殺的關鍵在于“有病治病,沒病寬心”,規(guī)范治療精神心理疾病是必須的。同時,面對壓力要多往積極的方面想,切勿鉆牛角尖,必要時應求助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自殺首先考慮有疾病根源
近年來,身居高位的領導干部、企業(yè)高層自殺不是什么新鮮事。老百姓說這是“職位越高,壓力越大”,做個普通人反倒知足常樂。龔梅恩主任說,一個人會不會自殺,和他的職位、壓力關系不大,心理疾病才是******位原因。
日前,廣東某市政協(xié)副主席上吊自殺,據(jù)了解其生前曾長期失眠,患有嚴重抑郁癥。龔梅恩說,抑郁癥發(fā)作時,患者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會因一些小事而嚴重自責,覺得做人沒意思,從而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但只要抑郁癥好了,輕生的念頭就會隨之消失。規(guī)范治療是最重要的。治療到不到位?治好了有沒有再堅持服藥一段時間預防復發(fā)?出現(xiàn)復發(fā)苗頭時有沒有及時就醫(yī)?周圍的人是否重視及幫助患者治療?這些都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和行為。所以,預防自殺首要是把自身的心理疾病治好或控制好。
壓力大常常是“自己找的”
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是普遍現(xiàn)象。但在同一個崗位,有的人能把壓力當成動力,有的人卻倍感煎熬,幾乎要被壓力打垮。后者消極、偏激的處事態(tài)度,很容易讓他們陷入絕境。
龔梅恩說,壓力也分客觀和主觀。有些人看問題喜歡鉆牛角尖,別人認為沒什么大不了的事,在他眼里卻會無限放大,越想越負面,甚至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這種自己給自己找的壓力,遠比客觀實際的壓力危害大。一旦思想走極端,就可能導致自殺。
龔梅恩表示,除了有病治病,學會積極面對人生是保護心身健康的重要手段。當社會變革帶來了很多沖突和矛盾時,人應該努力適應它,而不是否認它。必須堅信,只要活著,沒什么事解決不了。即使現(xiàn)在有困難,今后還可能發(fā)生轉機。
面對壓力,多往積極的方面想,暫時沒法解決的問題先放一放,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目標。做做運動、和朋友聊聊天、外出旅游散心,都是排遣壓力的好辦法。集體的重視也是必要的。如果工作環(huán)境比較壓抑、沉悶,******多組織一些戶外活動,這對改善職工心情和緩解工作壓力也有幫助。
Tips: 四種狀況應看醫(yī)生
1、情緒低落等消極情緒超過平時的程度和時間(如兩周),自己調整不過來。
2、睡眠和胃口等出現(xiàn)問題,如入睡困難、易醒和早醒等;食欲差和體重下降。
3、身體有多種變化不定的不舒服癥狀,但醫(yī)生卻查不到原因。
4、興趣和樂趣下降,精神萎靡不振。
|